羅彬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各部分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教育也隨著發展的浪潮踏出了變革的步伐。國家教育部門對社會教育制定并下發了最新的課程要求和課程標準,力求促進教育界的嶄新發展。根據最新的課程標準,學校的各類學科都要進行創新改革,今天我們以初中體育學科為例對新的課程標準和教育理念展開研究。在改革發展的時代浪潮的推動下,體育教育的理念可以具體概括為“以學生為本”“一切發展為了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等等,總而言之是將學生放在了體育教育的基點上。為了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和教學質量,初中體育應當將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育;改革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有效策略
引言:
對于一場戰爭而言,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對敵人的深入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初中體育教學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要想取得好的發展,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對初中學生這一主體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學生之間進行對話,了解學生的思想,理解學生的需求。想要將“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本位教育理念貫徹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就必須以學生的需求為基點,施行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政策,營造適合學生,滿足學生的良好體育教學氛圍。同時,在學校行動的過程中也離不開學生的配合,要通過營造好的氛圍,好的體育運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將任務型體育課堂轉變為享受型,興趣性體育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讓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貫徹落實,得到有效發展。
一、激發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
很多與教育有關的書籍,言論著作等都提到了興趣是第一位老師,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學的重要性。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積極性又來源于一定的現實場景和場合。環境影響人,人的行為體現環境。在初中體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為學生提供適合體育的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體育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具有更加勞累,更加枯燥的特點,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訓練與耐心,而初中學生又正處于躁動的青春期,所以想要讓學生對體育產生并始終保持熱情,就要讓其從內心喜歡這門學科,發現體育的樂趣,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體育教學。因此,為了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需要為其提供提供適合體育的教學環境,即創設有趣的體育情境。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將體育課變成一些有趣的劇本情境,比如舉辦一些趣味體育比賽,教師擔當裁判,通過競爭的方式,激發青年學生的求勝欲,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落后的學生進行鼓勵,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投入到體育中,方便學生與教師溝通,又能兼顧到學生的心理活動,減輕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抵觸。
二、體育技能的掌握與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
通過設置一定的體育情境,營造體育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投入體育運動中去,這是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但是光有體育興趣還難以使其得到真正貫徹,必須要在體育中通過體育技能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內外結合的發展才能真正達到以生為本。思想道德修養影響人們的外在行為,是人們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因素,以生為本既是以學生為中心,自然要重視學生的發展。物質決定意識,實踐出真知,在初中體育教育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就要從實踐出發。教師可以定期舉行體育活動或體育競賽,動員學生在各種體育教學活動中積極鍛煉,掌握體育技能。對于初中體育教學而言,體育技能的掌握可以使學生在提升自身體育素質的同時,塑造精神世界。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可以結識不同的朋友,共同為了體育目標而努力,為了競賽勝利奮勇拼搏等等,這些是學生培養競爭意識,團結意識,榮譽意識等思想品質的重要途徑。例如在“鐵人三項”這一節課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鐵人三項活動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與拼搏意識。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正是在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進行反思,總結,收獲,最終得到提升。縱觀數十年的體育教育歷程,我們不難發現體育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讓學生適應體育訓練的艱苦,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在于讓學生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更是在于促進學生內外的均衡,全面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正是為了契合教育目的。因此,營造體育氛圍,創設有趣的體育情境,開展體育活動等,這些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措施正是貫徹初中體育教學“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
結束語
“以生為本”,即重視學生主體的作用,發揮學生自身的創造性,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堅持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少年強則國強,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階段,推動初中體育教學的發展,提升初中生的體育素質,是國家強盛的內在需求。初中體育建設與教學發展,應當牢牢把握時代主旋律,對教學進行改革創新,讓學生對體育學習從“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發揮創造性與積極性,從而全面深入的貫徹落實“以生為本”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體育教學新理念。
參考文獻:
[1]王志強:考試周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14
[2]畢永濤,李儒敏. 以生為本,構建有效初中體育課堂[J]. 學周刊,2017(1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