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倩 覃忠展
摘要:城市化步伐的持續推進,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不僅僅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有效保障城市化戰略最終實現的重要基礎。鑒于此,本研究主要基于農村留守兒童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措施與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措施
城市化必然離不開大量的勞動力支持,大量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的現象在所難免。留守兒童長時間與父母分居兩地,逐漸形成了代為監護或者隔代監護的模式,這種監護模式必然會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安全以及心理等諸多領域。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進程中,相較于快速增長的留守兒童數量,當前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的發展則相對較為緩慢,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留守兒童教育機制、教育經費以及政策體系方面均還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留守兒童面對不同程度的身心問題[1]。上述背景下,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就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一、基于政府路徑建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模式
從農村留守兒童實際情況來看,寄宿制學校是大部分家長迫不得已的選擇。具體在于隔代監護在監管意識、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局限性,家庭往往無法給予有效的管理,寄宿制學校能夠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更為全面的管理,不僅僅包括學習領域,同時也包含生活領域。因此,從當前寄宿制學校為主的大背景下,關愛教育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政府則需要從寄宿制學校著手,致力于推進地區寄宿制學校的發展。充分圍繞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飲食、體育等諸多方面的需求,致力于量化寄宿制學校建設標準,切實保障地區寄宿制學校的教室、宿舍、操場、食堂等公共設施配套滿足要求,為農村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還需要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將農村寄宿制學校納入到縣級財政預算,并設計專項資金,將其投入到寄宿制學校硬件建設方面[2]。與此同時,政府還應當協調師資力量,篩選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農村留守兒童管理,在擔任班主任的同時,兼任生活管理教師,全面負責農村留守兒童在校的生活起居。為保障寄宿制學校師資力量,地方教育機構同樣需要給予對應的傾斜,切實改善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薪酬待遇,并給予針對性的補貼政策,以此來保障農村師資隊伍的穩定性。
二、基于班級路徑加大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力度
教師作為與農村留守兒童之間相處最為密切的群體,其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也必然需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對教師來說,可以嘗試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摸查,根據摸查結果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分類、分組,嘗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幫助計劃,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嚴格按照計劃來開展關愛教育。如,教師應當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關愛,多問一聲、多看一眼、多幫一把、多愛一點,使得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愿意與教師之間進行深入的接觸;對于道德問題、性格問題以及成績較差的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教師更需要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嘗試去分析引發上述問題的原因,以此來進行矯正、引導,致力于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所進行的關愛教育,教師還需要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鼓勵、贊揚。具體來說,農村留守兒童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往往更容易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包括自卑、孤僻等,其轉變為問題兒童的幾率更大。針對上述情況,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鼓勵,嘗試去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哪怕只要發現一點點的進步,均需要及時進行鼓勵。教師還應當經常性組織各種團隊活動,嘗試讓農村留守兒童融入到班級這個大集體中來,能夠感受到班集體帶來的溫暖,幫助農村留守兒童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基于高校路徑加強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支持
地方高師院校作為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重要力量,其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影響巨大。因此,要想推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開展,必然需要充分利用高校路徑,致力于發揮地方高師院校力量,推動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全面創設兒童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內容,致力于培養既可以擔任可人教師任務,同時又能夠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與此同時,地方高師院校還應當嘗試派出師范生進行頂崗實習支教的實習模式,在有效緩解當前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缺乏問題的同時,又可以解決高師院校學生實習問題,使得師范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得以有效鍛煉。基于高校路徑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支持,師范生通過組織開展班級活動,擔任住校學生的生活及輔導老師,與農村留守兒童同吃同住等方式,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指導,有效增強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力量,緩解農村教師數量不足、對農村留守兒童關心和指導不足的狀況,共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3]。
四、基于心理路徑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近年來教育界廣泛倡導的內容,其越來越受到各個學校的重視,開始在各個階段的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其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往往更為嚴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這就需要教育行政主管機構、農村學校致力于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圍繞農村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其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來,基于課程整合的層面進行思考,可以嘗試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體育、思想品德、品德與生活等課程,亦或是充分結合校本課程、地方課程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二,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即學校加大科任教師的教育力度,致力于培養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學科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其三,通過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所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學校還應當組織多元化的活動,包括專家講座、集中指導,在生活、學習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其四,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有效整合,即在課堂內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當充分利用班級活動、校園文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其五,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體驗式教學,綜合參考農村留守兒童實際情況,致力于組織多元化的素質拓展活動,主要是以情感體驗、行為訓練等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致力于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是一項系統、復雜、漫長的工程,僅僅依靠某一個方面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其必然需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才能夠保障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有效開展。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結合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實際,深入思考留守兒童身心問題,結合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需求,通過基于政府路徑建立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模式、基于班級路徑加大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力度、基于高校路徑加強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支持以及基于心理路徑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推動關愛教育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孫文中,孫玉杰.家庭生態系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建構路徑[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9,19(04):56-65.
[2]韓興潤,楊發元.基于甘肅西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策略研究——以古浪縣大靖鎮轄區17所小學為例[J].學周刊,2019(22):186-187.
[3]王剛.城鄉結合部學校留守兒童監護和生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