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慶
摘要: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能力,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不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現實的意義,所以社會、國家和政府都要重視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基于此,本文以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為研究對象,主要介紹了目前農村衛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提出了推進中國農村衛生事業改革的建議,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思考;建議
我國很多人口都分布在農村,所以我國衛生工作的出發點是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多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衛生工作取得重大的成果,享譽國內外。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目前農村衛生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所以要想推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穩定發展,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目前農村衛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最近幾年,國務院以及黨中央采取諸多策略增強農村衛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顯著緩解了農村衛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然而長時間積累的農村衛生落后于城市衛生發展,農村衛生醫療服務于農民健康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很多重大疾病嚴重威脅農民的身體健康,防治措施很難落實到位
至今,我國結核病患者人數達到450萬,大多數都是在農村,約72%的艾滋病患者也在農村,很多血吸蟲患者也在農村。很多隱性非傳染性疾病對農民的危害程度越來越大,有些農村地區由于生態環境相當惡劣,職業危害已經自然災害所導致疾病幾率顯著增加。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嬰兒死亡率以及孕產婦死亡率都是相當高的。并且因為農村缺乏健全的婦幼保健組織和疾病預防控制組織,特別是鄉村級尚未建立衛生執法監督專門機構以及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專門機構,缺乏兼職人員,防治設施不完善,經費緊張,防治條件相當差,一些預防保健策略也很難真正落實到位。
(二)農民普遍存在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情況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在農民消費支出中醫療支出占據約8.2%的比例,大病戶家庭占據約32%的比例,農民每次看大病的平均治療費用約7000元,但是很多農村家庭每年總收入平均僅僅有6000元。[2]與2003年相比之下,1998年農村因為經濟原因應該住院而無法住院的比例從63.7%增加到75.4%。由于疾病導致貧困的農民在貧困農民中占據的比例從21.6%增加到33.4%。我國西部農村地區,因為經濟困難有63%的農民應該治療而無法治療,有很多農民由于經濟條件不夠強制要求出院,其實這些患者并沒有完全治愈。
(三)以公有制為主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有待健全
在農村經濟體制日益改革的背景下,以往的村級衛生組織逐漸解體成各種私人診斷,而且呈現出臟亂差的現狀。有些鄉鎮衛生所,人才嚴重匱乏,投入不夠,機制缺乏活力,效率不高,的,所以很難得到進一步發展。[3]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西部地區有些省32%的鄉鎮衛生院都即將面臨解體。但是處于重要未知的縣一級醫療機構,雖然這幾年建設在不斷增強,但是許多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工作經費和薪資待遇都很難得到保障,無法將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推進中國農村衛生事業改革的建議
(一)加大政府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資力度,不斷優化政府在醫療衛生上的支出
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在推行分稅制度后,各級地方政府必須要積極推動衛生事業穩定發展。[4]在當前財政撥款的前提下,讓基建投資與農村衛生事業經費和地方經濟發展可以真正實現同步增長。需要貫徹落實64%鄉鎮衛生所的工資補貼。努力推進農村衛生事業三項建設,不斷改善鄉鎮衛生院的生活質量、工作條件以及醫療設備,進而更好地滿足社區衛生服務的實際需求。
(二)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完善基層衛生組織
在不斷發揮鄉村兩級政府衛生機構的支持作用的基礎上,根據以健全合作醫療保健機制為主的新型醫療保障機制的構建,實行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的一體化管理,這樣對配合以及發展農村三級衛生網有重要作用,可以顯著提升鄉村衛生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鄉村衛生團隊變得更加穩定。
(三)增強衛生機構體制改革,做好股份合作制試驗
在鄉村衛生機構實施股份合作制實驗,分配方案能夠采用扣掉經營成本后,年終決算結余用在公股以及股份分紅等等,或者采用還股息的方法和低紅利的政策,加大蓄基金,推動衛生機構建設。并且通過推行股份合作制還能夠使衛生工作人員有較強的主人翁意識,增加凝聚力,促進有效管理和科技不斷發展。[5]股份合作需要具備自愿入股、產權清楚以及利益共享等多種特征,這是資本合作與勞動合作的相融合。更改制度的醫療衛生機構,其隸屬關系是沒有變化的,而且可以享受上級補助以及上級撥款。
(四)增強農村公共衛生與基本治療
要不斷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而且日益加大投入力度,增強以鄉鎮衛生院為核心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以及醫療救助體系。如果農村有條件,可以針對鄉村醫生推行補助機制。構建適應于農民收入水平的農村藥品監管以及供應體系,實現農村醫療服務的規范化和合理化。[6]增強農村地方病以及傳染病的有效防治,積極開展農村義務衛生知識專業培訓以及衛生知識教育,加大農村衛生人才培養預算經費力度,定期組織城市醫療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為農村提供大力支持,鼓勵多股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到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中,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村衛生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五)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
要重視農村義務衛生知識教育,積極開展農村衛生知識專業培訓。全面貫徹落實關于防病治病的衛生知識,比如:獻血法以及傳染病防治法等等,尤其是針對農民工推廣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增強很多高發病以及常見病的預防,使農民有更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農民文化素質以及生活水平,這樣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穩定發展。
結語:
在世界上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是人口大國,多達13億,在人口結構中農村人口占據大部分,所以我國政府必須要重視農村的方面,不能只是將關注點放在城市,這樣就容易導致城市和農村發展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城市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而農村生活越來越低。并且衛生事業是影響人們身體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們的身體健康得不到保障,就不能投入到農業生產中,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阻礙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因此,我國在發展農村中必須要重視農村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正確認識到當前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現狀,而且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促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志.不忘初心 感念初保——對初級衛生保健推動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回顧[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9(07):458-461.
[2]關俊湘. 廣東省佛山市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丁少群.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其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
[4]呂濱,姚曉曦,高開焰,閻世鐸,張劍珍.推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科學社會主義,2006(01):68-72.
[5]吳郁琴. 現代化進程中的民國江西農村公共衛生事業(1928—1941)[D].江西師范大學,2005.
[6]原壽基.21世紀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趨勢與戰略思考[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1998(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