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訓波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傳媒行業經歷了根本性的變革,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相較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速、形式變化多樣、內容涉獵更豐富、和用戶的溝通互動性更強,更符合當代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習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目前傳媒行業的發展趨勢。本文通過探討如何發掘傳統媒體優勢,實現升級轉型,媒體融合中存在的矛盾和解決方式,對媒體融合提出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媒體融合;傳播
傳統媒體一般是從以前的事業單位轉制而來的,一直以來承擔著深厚的社會責任,講究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權威性。所以,對于國家政策、重大事件報道、權威人士觀點等,大眾還是希望看到傳統媒體的發布。但是,由于傳統媒體的報道有專業性強、文字內容多、報道速度慢、互動性比較弱等缺點?,F代人的工作時間比較長,投入在交通上的時間也很多,業余活動也很豐富,在家中安靜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難以像以前那樣等著晚上7點整在電視機前等待《CCTV新聞聯播》?,F代人已經養成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
新媒體的內容更多的是一些娛樂、生活、體育、游戲等方面的信息,加上豐富有趣的圖文信息和視頻信息,編輯輕松搞笑的橋段,內容更輕松隨性,更受到當代人的喜愛,也符合其閱讀習慣。但新媒體的缺點,往往是內容參差不齊,有一些自媒體,是通過簡單的收集信息再簡單地加工就用以傳播,在客觀性和真實性上是欠缺的。一些自媒體為了流量,經常有假新聞以訛傳訛,傳播負面信息,造成社會不良影響。這也是國家最近開始監管關停一些自媒體公眾號的主要原因。
從長遠看,只關注流量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媒體是走不遠的。媒體要有長久的生命力必須重視內容產出。要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需要深入挖掘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缺點,深入整合資源配置,揚長避短。要繼續發揚傳統媒體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在傳播內容和傳播效果上,應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研究現代人的喜好,減少長篇文字,以更輕松的表達方式進行傳播。
傳統媒體主要依靠電視、報紙雜志、書刊等進行傳播,這種傳播渠道對地點依賴性強,閱讀不方便,發生了新聞需要去編輯、印刷、發行、購買等步驟才能傳播給大眾,其制作周期長、成本高、傳播速度低,這是傳統媒體受到沖擊的最主要原因。
新媒體在傳播方式上優勢突出,基本上以移動通信技術支持、手機終端為媒介傳播,更符合快節奏的生活?,F代人的手機上,微信微博、今日頭條、抖音斗魚的等應用軟件是必備軟件。新媒體以此為媒介,將內容投放在各種應用軟件上??梢詫崿F隨時隨地閱讀,隨時隨地討論互動。而發生新聞時在幾分鐘內就實現了實時傳播,時效性很高。新媒體還有互動性強的特征,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大眾自發地報道新聞,主動挖掘新聞。受眾參與度高,用戶粘性就比較高。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應重點考慮拓寬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科學技術,實現傳統媒體的裂變。如時尚大咖《時尚芭莎》開始推出電子刊物,湖南衛視推出“芒果TV”的APP運用,這些都是傳統媒體中的佼佼者在互聯網時代的轉變與嘗試。
傳統媒體一般有著固定的受眾群體,一些專業性強的媒體受眾群體是比較狹窄的,其發行和傳播在傳統時代本來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依賴銷量維護運營成本也是舉步維艱。而新媒體在受眾拓展上是具有較大優勢的。借助科技成果,傳播渠道多樣化,海量的APP應用和多樣的推廣方式,讓受眾輕而易舉地發掘和關注,零成本的閱讀方式,使得受眾愿意接受和嘗試,可以說,只要有手機的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的受眾。
新舊媒體的融合,就是通過新媒體的科技成果,將被動傳播變為主動傳播。通過大數據發行,定制專業的細分市場,并定向性推送到合適的受眾中。利用傳統媒體的專業優勢,制作優質的內容,整合新媒體的專業手段,取長補短進行融合,共同促進媒體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新舊媒體的融合是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而如何發掘新舊媒體的優勢,整合資源,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融合方式和融合的速度,考驗著媒體運營人員的智慧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