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菊
摘要: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更注重用戶閱讀需求和閱讀體驗。在用戶數、點擊量的考量下,新媒體新聞價值判斷取向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加強調新聞的時效性、接近性和趣味性。但是一些負面的、低俗的甚至虛假的新聞和信息也充斥于各種新聞門戶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堅持新媒體內容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社會正能量也應該成為新興媒體擔負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新媒體;堅持;新聞價值;取向
新媒體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其傳播的內容和傳播的渠道都更加多元,除了門戶網站,客戶端,各種手機APP、公眾號、微博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向用戶提供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和內容覆蓋了社會的各個層面?;谟脩魯?、點擊量的考量,一些新媒體為了吸引用戶眼球,流于世俗化、媚俗化,明星緋聞、網紅、暴富、兇殺等內容充斥其間,為了吸引眼球,賺取流量甚至打破新聞底線,特別是一些兇殺新聞,過多過細地描述案件的細節,不僅給人受眾心理造成不適,同時還容易成為犯罪的教唆。流連于新媒體的用戶,大部分是1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這些信息對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2017年12月29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針對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手機客戶端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等問題,分別約談了兩家企業負責人,責令企業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因此,新媒體也要加強自律和他律,承擔引領社會風氣的媒體責任。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城市化生活和現代節奏對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房價、就業、薪資、醫療、教育等是人們高度關注的社會民生話題,也是新媒體發布的熱點新聞。這些新聞契合受眾心理,容易引起共鳴,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新媒體上,大學畢業生甚至碩士海龜找工作難,年薪30萬元的北漂、滬漂、深漂們買不起房,名校不僅拼財力還拼家長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被強化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會的共同焦慮情緒。咪蒙的“寒門事件”就是一個典型,咪蒙用容易讓人相信的平鋪敘述,編造了一個出生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故事,這個看似真實的故事,引發了大量轉發,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共鳴,但是這卻是一個為了制造爆款而消費讀者情感的造假事件,雖然咪蒙公眾號也因為這一事件已停止運營,但是我們在一些新媒體、自媒體上仍然能看到大量負面、負能量的報道,例如不斷出現的大學生、中小學生因課業壓力、校園霸凌等自殺的新聞,這些報道在標題上突出人物身份,在內容上描寫細致,很容易在社會上,特別是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群當中引起效仿。對于這一類新聞,媒體小編在編發時應有審慎的態度和正確的引導,媒體也應該有正確的導向關,平衡好社會責任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
以醒目的標題來吸引受眾,這是媒體提高傳播力的有效方式,但是,一些新媒體和自媒體為了賺取點擊率、惹人關注,卻通過夸大甚至是虛假的標題來吸引受眾點擊,用戶瀏覽這些新聞卻發現,這些信息標題醒目又有新意,但點進去一看,才發現文不對題、名不副實,內容陳舊無趣,與標題毫無關系,這種現象被業內稱之為“標題黨”?!皹祟}黨”是信息時代和“淺閱讀”下的產物,一些新媒體和自媒體把夸張的標題作為營銷的手段,無視道德、無視媒體準則,甚至無視法治,用極其夸張、斷章取義甚至罔顧事實的標題,吸引受眾,獲取自身利益,這也嚴重影響了網絡閱讀空間和社會風氣。
其實片面追求抓人眼球,只有噱頭、華而不實的標題同樣會降低用戶的閱讀體驗,能吸引用戶點擊、還能轉發的標題,一定是一個有底線、不浮夸、不煽動,又具有一定語言藝術的好標題?;钴S在網絡媒體上的90后,他們絕大多數也希望看到的是真實、準確、客觀、有干貨的內容,而不是點擊后帶來的閱讀心理落差。好內容配好標題,尊重新聞規律,也應該成為新媒體堅持的價值取向。
綜上,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發展需要保持活力和創意,做優質的內容,尊重新聞價值規律,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這不僅是行業本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媒體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