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飛
摘 要:為適應高考改革后的新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針對浙科版高中生物選修教材《現代生物科技》中包含的知識點和內容,結合教學意義,對其中開展教學的技巧和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高中生物;選修;現代生物科技;問題
生物學科蘊含豐富的科學技術知識,在基礎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近幾年來對現代生物科技的重視,更是在更多的引導學生關注當下的社會、生活、科技發展。浙科版《現代生物科技簡介》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并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聯系與科技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本文從分析教師開展現代生物科技教學要把握的原則出發,結合浙科版高中生物選修《現代生物科技》中的內容,從課程構建和講解方法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現代生物科技教學的原則
(一)德育原則
高中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開展現代生物科技的教學時,要特別注重把握德育原則,要以德育為標桿,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對社會和他人的關愛和責任。現代生物科技經常用活體生命來開展實驗,教師在這些部分要展開適當的積極引導和合理解釋。科技教育的出發點必然是人類的福祉和社會使命的趨勢,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現代科技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探究性學習原則
科學探究是發現科學現象、解釋科學規律的重要過程,在開展現代生物科技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培養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意識。通過讓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和思維方式和方法,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學會細致觀察生命活動現象,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設計實驗等,從而在探究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學科融合的原則
現代生物科學技術不僅只包含某一學科的知識和成果,它是多學科融合發展和邊緣科學的巨大研究成果。隨著各科科學的聯系日益密切,現代生物科學技術也在不同學科之間不斷深入和融合,甚至還包含了人文學科的思想和方法。這就意味著教師在開展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教學的時候,要緊密結合科學思想方法統一的原則,滲透多學科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充分掌握科學原理的基礎上,實現獨立的分析和問題解決。
二、對浙科版高中生物學選修教材《現代生物科技》的認識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投影儀、多媒體、網絡學習平臺、社交媒體等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教學輔助中,信息技術應用于現代生物科技教學能更直觀、更形象的展現相關實驗和原理,并能有效創造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和獲取。例如在學習基因工程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制作基因文庫和基因組文庫的區別,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理解,且通過利用社交媒體提前上傳先導資料和課外網絡資料等也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注重把握知識點的深度、廣度和延展性
現代生物科技的知識滲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1]。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生物教師就要特別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挖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知識點的內涵。通過引導學生思維模式的轉變,來塑造其對現代生物科技的認知,并激發其創新探索能力。在講授浙科版高中生物選修《現代生物科技》第一章“基因工程”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容易困惑的原理來引發學生思考:“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PCR技術有什么作用?”、“為什么PCR技術既可以擴增目的基因又可以獲取目的基因?”。通過利用思維導圖、信息技術動畫展現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技術、原理的關系,并理解不同目的驅使下PCR技術的不同側重點,就能有助于學生擴展課文知識的廣度和視野,激發對科學的興趣。此外,教師還需讓學生保持對科學的質疑性,通過讓學生明白教材中的知識是不斷在進化和改變的,來激發學生主動提問和質疑,并對教材中沒有解釋的問題主動查詢資料,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將選修知識與必修知識相結合
生物教師注重將必修和選修相結合,既能利用選修知識加深學生對必修知識的理解,也能在學生掌握必修知識的基礎上,實現選修知識知識面的擴展和科學素養的培養[2]。例如教師在講授浙科版高中生物選修《現代生物科技》第三章“胚胎工程”時,就可以將受精卵的知識點與必修中初級卵母細胞的分裂進行結合,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也容易對選修知識的內容進行深刻理解。
結束語:
本文對開展高中生物選修課《現代生物科技簡介》的教學原則和問題展開了相關分析,由于時間精力的有限,并沒有開展較為深入的研究,也缺乏實際案例的詳細闡述。隨著國家對現代科技教育的逐步重視,以及高考知識面的不斷擴張,對選修知識的高效教學和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都成了各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希望業界同行能多交流、多分享經驗,為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鐘琪,洪秀娟.高中生物學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的教學探索[J].生物學教學,2016,41(05):26-28.
[2]董靜莉.校本課程中選修課《現代生物科技簡介》聯系高中生物教材案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