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浩
摘要: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建筑行業的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更加注重工程項目的施工成效。在建筑施工當中如果出現故障問題,會對整體施工成效產生嚴重影響。實際施工中產生的裂縫問題,后澆帶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其會基于收縮與膨脹的原理防止建筑物的裂縫,以此來確保混凝土施工作業的質量。本文將探討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及運用。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技術;運用
一、后澆帶施工技術基本概述
混凝土澆灌中常見的問題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會出現裂縫問題,主要是由于相關施工技術人員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澆筑時間不合理或是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規范導致收縮不均勻,混凝土結構在養護過程中由于溫度變化影響導致混凝土開裂問題發生。在施工中為了能有效控制裂縫問題,可以在結構連接位置預留相應分析,避免構件支架能相互擠壓變形,預留的縫隙就是后澆帶。在每層建筑結構施工結束之后,對后澆帶應用混凝土進行澆灌,使得不同構件能連為一個整體。
二、建筑工程施工作業中應用后澆帶的作用
(一)有效解決沉降問題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沉降問題十分常見。建筑物在長期受到重力影響及外部荷載的條件下,會漸漸出現下沉情況,此時地基承受的重力也在增加,最終導致出現沉降。但在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發生的沉降較為分散,且易受到建筑物結構條件的影響,如果建筑物穩定性不高,甚至會出現建筑物坍塌等嚴重問題。后澆帶施工技術能有效保障建筑物均勻承力,保障地基和建筑物的穩定性。通過后澆帶技術的應用,可將建筑物中的各個房屋連接起來一同承擔地基壓力,有效避免或減弱沉降的發生。此外,后澆帶技術可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從而提升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二)消除熱脹冷縮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外在環境會不斷發生變化,氣溫、空氣濕度等都會影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熱脹冷縮是造成房屋建筑結構變化的直接因素,會導致房屋建筑出現裂縫。在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后,可有效維護房屋建筑的穩定性,降低熱脹冷縮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此同時,房屋建筑施工還需充分考慮施工期間氣溫的變化,合理控制溫度,確保后澆帶施工的有效性。
三、后澆帶施工技術
(一)配合比優化和前期處理
為提高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并減少混凝土的前期收縮,在后澆帶混凝土的配合比中,應加入適量的早強減水劑,并使用膨脹水泥,將后澆帶混凝土制作為無縫混凝土。施工前應將后澆帶澆筑位置清理干凈,如將油污、浮漿和其他雜物等清理干凈,避免影響新舊混凝土間的粘結性;對后澆帶內的鋼筋進行除銹,避免因鋼筋銹蝕而影響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整體強度和握裹力。除此之外還應待主體結構混凝土收縮和沉降變形穩定后再進行相應的施工,同時應避免冬期施工。
(二)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的澆筑工作是后澆帶施工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施工前應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好科學設計。只有施工前期工作合理到位,才能保障施工的有序進行。做好前期工作后,要嚴格按照事先的規劃施工,千萬不可隨意施工,也不可進行違規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科學合理的配合比能有效保障混凝土質量,保障其在工程中的價值得到發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對混凝土的各項性能進行綜合測試,測驗其是否符合施工的實際需求。要重視鋼絲網模塊的側邊壓強,應對其進行測試,以保障將其控制在實際需求范圍內。對于垂直后澆帶,在進行澆筑過程中,應更加重視混凝土的振搗工作,防止因位置擺放不正確或操作不當等破壞鋼絲網模板。在擺放位置時,混凝土振搗機應與模板支架保持合理距離。如果擺放的位置離模板支架太遠,會導致混凝土的浪費;如果距離過近,又可能造成支架的破壞。
(三)鋼絲網模板施工
在支設后澆帶模板時,除了應支設常規的木模板外,還應在模板和鋼筋間支設鋼絲網模板。鋼絲網模板作為鋼筋保護層中的一部分,可提高鋼筋保護層混凝土的整體性和抗拉強度。鋼絲網模板為均勻的網格狀分布,縱橫向分布的鋼絲網直徑均相同。綁扎鋼絲網時,需鋼絲網于鋼筋和模板間的距離進行控制,避免與鋼筋距離較近而發生鋼絲網功能失效,較遠而使鋼絲網出現露筋的現象。固定底模板和鋼絲網模板時,應支設有效模板支架,確定支架的穩定性滿足設計要求和規范要求,還應保證施工完成后支架易拆卸。
(四)后澆帶保護
后澆帶保護是整個建筑施工中非常關鍵的工作,并且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后澆帶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一般會在后澆帶的兩邊設置防水磚,也可以在后澆帶內壁之上涂抹一定量的防水砂漿,在完成這些施工操作之后,對其進行封蓋操作,這個操作過程中可以使用木質模板,也可以使用鐵質蓋子,要求相關工作者要設置必要的擋水帶,并且要在后澆帶周圍安置臨時形式的護欄。
四、后澆帶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
(一)優選施工原材料
在后澆帶施工以前,一定要對所有建筑施工原材料進行合理有效的選擇,要對后澆帶進行清晰、全面、細致的清理,之后對整個建筑物的排水系統實施細致、嚴謹的檢查,保證建筑物排水系統是沒有問題的,并且要求保持后澆帶位置的濕潤。更為關鍵的是要使用沒有收縮的混凝土,這是由于沒有收縮的混凝土可以對后澆帶強度進行有效保持,并且在此基礎之上確保施工質量,減水劑的實際使用是非常比要求,適量添加減水劑的目的就是要讓混凝土實現更為良好的澆搗質量。
(二)溫度方面的控制
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過程中,為了能夠確保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選擇合理、有效的澆筑溫度,一般來講,比較適宜的溫度大概是10℃,在熱力學收縮、膨脹相關知識當中,這個溫度符合相關要求。在完成澆筑施工作業之后,需要對收關工作的時間進行合理選擇,這個時間并不是確定的,但是一定要在完成建筑施工作業的兩天之后,通常最佳的操作時間通常是在早上或者是晚上,這個時候的氣溫都不至于太高,并且能夠對干裂現象的產生進行有效規避。
(三)科學設置后澆帶
(1)合理設置后澆帶間距。在后澆帶施工中,以設計及施工圖為依據,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后澆帶留設。一般情況下,在矩形建筑物當中,后澆帶的最大間距為40m,最小間距為30m。特殊情況下可依據外在環境的變化進行設置。(2)后澆帶寬度的合理設置。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對整體結構的要求較高,不允許將其切割成多個板塊,要保持整體結構的完整性,但在施工中,如果后澆帶跨度較大,在必要情況下,必須按照要求切割受力鋼筋,并確保完成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后,將切割開的鋼筋焊接,防止因樓板兩端受力較大時出現變形等問題。一般情況下,在設置后澆帶寬度時,盡量控制在70-100cm的范圍內。
五、結語:
在建筑施工中,要高度重視后澆帶的施工,及時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確保后澆帶施工所有環節的有序開展。使用這樣的方式,才會在當前日愈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讓建筑施工技術更為完善,并且實現預期的施工成效,從而促使項目工程使用壽命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張連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9(18):31-32.
[2]王向軍,杜鵬超,姜濤,劉建忠.基于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探析[J].四川水泥,2019(04):281.
[3]趙青青.建筑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探微[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35):130.
[4]林增.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工藝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8(12):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