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斌
【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農村人口遷入城市定居,部分農村學生也隨之轉入城鎮學校上學。同時,鄉鎮寄宿制小學的規模不斷擴大,招收了本鄉鎮各行政村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在這樣的狀況下,各行政村的小學學生數量銳減,基本上每個班級人數在10人左右,班級呈現小班化狀態。在小班化教學中,大部分農村小學教師在課程改革和小班化的對接中遇到了麻煩,無所適從。究其原因,主要癥結在于學生人數少、課堂氣氛沉悶、合作學習受限、小組交流無法有效開展、課堂效果較差。這就需要在小學教學中以小班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把教學活動切實落實到學生的主體參與中,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探究創造性為根本目的,有效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和終身發展。
【關鍵詞】微課模式;農村小班化教學;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技術快速融入教育教學過程的今天,以片段、視頻為特征的微課,有著形式新穎、短小精悍、指向明確、中心突出、操作方便等特點,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教與學的便捷。實踐證明,微課在農村小班化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很強的可行性和適用性,作用十分突出。微課教學可以有效彌補當前農村小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促進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分組學習、參與式教學、愉悅教學等課堂形式的實施,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一、微課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
所謂微課,就是教師為有效開展教學工作,根據各個學科中的一些知識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的疑點,在課前提前設計和制作的一種短時間、小容量、多元素的教學視頻。在課堂教學中,微課不只是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成為師生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傳統教學資源短缺的問題,可以在教學中根據需要,進行便捷和多次播放,為學生及時補充學習資源。特別是在小學教學中,微課教學比較貼近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能夠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開闊視野、拓展訓練等方面有著鮮明的優勢,改善了由于班級人數過少,師生互動受限的情況。
二、微課模式在農村小班化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課使農村小班化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
在農村小學班級人數越來越少的狀況下,一些原有的教學組織形式在班級人數過少的情況下會無法開展。如果在農村小學不足10人的小班化課堂上,依然大量使用以往的一些問答式、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不堪,學生沒有學習和探究興趣,例如在語文課堂中的多方式朗讀、口語交際、合作交流等活動都無法有效開展,數學課堂中的分組討論、小組競賽等活動也可能無法進行。所以,在一堂課上如何將學生的興趣有效調動起來,并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足夠的學習興趣,是農村小班化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
以視頻和動畫的形式呈現的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具有畫面新穎、時間較短、內容具體、方式靈活等特點,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相關學科知識以教學視頻的方式帶給學生,改變了傳統的文字解說、圖片展示等平面表達方式固有的不足。這種融合了聲音、圖畫、視頻及動畫的教學方式,能夠解決小班化教學中因人數受限而無法營造良好學習場景的缺陷,特別是教學視頻所展示的內容生動形象、靈活豐富,與實際生活相接近的學習場景,能給學生充分的感官刺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在課堂上得以保持足夠的注意力,使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加輕松、更加有效,學生獲取知識時更加專注、更加愉快。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刻舟求劍》《草船借箭》《田忌賽馬》等課文的學習中,借助于微課視頻,學生會學得有興趣,理解得更為透徹;數學課堂中的雞兔同籠、兩車相遇、圖形轉化等抽象問題,也會因為微課的加入而變得有趣和有效。
(二)微課使農村小班化課堂教學更具開放性
在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學資源主要來自教材文本、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隨機生成的資源,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渠道比較簡單。在農村小學小班化狀態下的教學中,由于學生人數的制約,生成性教學資源少之又少,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方式也比較單一和簡單,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容量過小,信息渠道狹窄。在有效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后,這些缺陷將會得到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資源獲取將會變得更加容易和寬泛,學習方式也會因為教學視頻的引導而變得靈活和主動。
同時,微課教學模式引入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耗時較短、操作簡便、可反復播放、效益較高的優點,突破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和教學空間的約束,根據教學需要和師生互動中的生成性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添加、拆分、拼合、整理,以實現對課堂學習局限性的全面突破,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具有開放性。
例如在教學一些古詩時,由于學生與詩人所處的時代相隔久遠,學生對詩歌內容和詩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存在眾多障礙,這些問題依靠學生反復的朗讀和教師的講解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但在微課的輔助下,學生觀看通過教學視頻,能夠多角度、多途徑地對古詩所描繪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感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例如教師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在微課教學視頻的幫助下,學生馬上就會對陌生的黃鶴樓產生全面的了解和感知,學生記住了黃鶴樓的地理位置,了解了一些與黃鶴樓相關的歷史名人和歷史故事,形象地感知了黃鶴樓的雄偉壯麗,并對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了具體的理解,使教學過程簡練而有效。同樣在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提前將一些生活實例、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制作成教學視頻,在課堂中予以播放,很快就能把學生帶入廣闊的大自然和真實的生活中,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三)微課使農村小班化課堂教學更具創新性
農村小學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的學習活動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適度放手,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進行感受、理解和體驗,特別強調學生在實踐中要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創新,以達到全面提高自我能力的目的。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中有著學生人數少、學生實踐機會多等優勢,教師有充分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農村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視頻,讓學生在新課學習之前、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后復習中、綜合實踐活動中、拓展延伸等環節中進行反復播放學習。微課反映的知識點比較集中,特別符合小學生喜歡觀看視頻、有效注意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等特點,所以微課特別適合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于一些在課堂教學中無法短時間開展、完成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將活動任務、活動過程、典型案例等整理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微課視頻,然后通過家校微信群或者QQ群傳遞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下載微課視頻,利用手機、電腦等工具進行觀看和學習,同時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家庭、在社區、在大自然中開展或參與相應的實踐學習活動。當有效的微課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實踐相結合,學生的求變、求異、求新、求奇的內驅力就得到了開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就得到了激發,創新思維得以激活,創新能力以到培養。
三、結語
綜上,在農村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中,通過微課的合理運用,能夠幫助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促成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開闊眼界,培養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微課模式在農村小班化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課題編號:GS[2017]GHB333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鑫,農村小班化教學在農村教學過程中的使用[J].河北大學學報,2017(2).
[2]何玉海.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教學本質的回歸[J].現代教育管理,2009(1).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