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陽 薛亦喆





摘要:針對2019年氣井生產過程中的油管凍堵現象,分析了造成氣井油管凍堵的主要原因,并根據冬季生產經驗及理論分析總結出一些切實有效的解堵措施,為后續油管防堵提供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天然氣水合物 油管凍堵 解堵措施
氣井生產過程中,部分氣井由于壓力高、產液量大,氣井生產狀態發生變化時,在油管內壁形成一層水合物。如果未及時發現和處理,水合物逐漸變厚,堵塞油管,導致氣井產能無法有效的發揮。隨著溫度的回升,一旦油管解通,瞬時的高流量也會對集輸工藝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1、今年油管凍堵情況
據統計,今年氣井生產過程中,累計有10口井發生油管凍堵51井次,影響氣量200.6萬方。
2、油管凍堵原因分析
水合物是在一定的壓力、溫度條件下,天然氣中某些氣體組分和液體分子水形成的白色結晶絡合物。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
(1)、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臨界條件;
(2)、油管內溫度變化情況;
(3)、飽和含水量;
(4)、井筒內流體的流態變化。
2.1、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臨界條件
通過統計研究區62口井天然氣組分測試結果的統計,研究區氣井井口天然氣的相對密度為0.61,作出研究區氣井水合物形成溫度與壓力關系圖(見圖1)。
2.2、油管內溫度變化情況
通過對近3年氣溫統計,發現8月份為全年氣溫最高的月份。通過對2019年8月份測試的13口井進行統計,8月份研究區井口平均溫度為12-13 ℃,以蘇東XX-XX為例。
對0-500米油管溫度進行統計,如下表:
2.3、飽和含水量
生成水合物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充足的水分,即管線中天然氣的含水量要大于其飽和含水量,這樣才能有水凝析出來。
對10口油管凍堵井進行分析,其凍堵期間段內日均產液均在2方/天以上,說明這部分氣井油管中天然氣含水量遠大于其飽和含水量。
2.4、井筒內流體的流態
天然氣在井筒中的理想狀態是以霧狀流的方式連續上升,而實際上氣液兩相在井筒流動時,由于密度差異,會產生氣相超越液相的相對流動,即滑脫效應。
隨著壓力和氣量的降低,滑脫效應就會使井筒流態由先前的霧狀流轉變為過渡流,甚至形成段塞流,大量的液體存在遠遠超過天然氣中的飽和含水量,一旦突然關井或者油管內壁發生節流效應,即會形成油管凍堵。
通過上面的分析,10口井中有7口井是下古流程井,運行時油管壓力在5Mpa以上,對應的形成水合物的溫度為13.37℃;3口井是上古流程中,運行時油管壓力在2Mpa左右,對應的形成水合物的溫度為5.9℃。而冬季運行中,一旦溫度低于以上問題并且有飽和水的存在,在氣井生產狀態發生變化時,就極易形成油管凍堵。
3、油管解堵措施
目前針對油管凍堵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以下三種解堵措施:注醇解堵、降壓解堵以及管線加熱解堵。目前采取的比較常用的為注醇解堵和降壓解堵。
3.1、注醇解堵
如果發生了油管凍堵,氣井完全不產氣的狀態,關閉氣井針閥,往油管注入甲醇,通過甲醇注入量判斷油管凍堵位置。油管注入甲醇后,浸泡一段時間后打開針閥帶液,反復數次,即可解通。
3.2、降壓解堵
對于單干管進站的氣井,且可以注入甲醇后,通過站內對該干管放空泄壓,提高解堵效率。
3.3、管線加熱解堵
對于采氣樹或離地面較近的堵點,可以利用電加熱進行解堵。對于堵點較深,且前面兩種解堵措施嘗試多次無效時,可以通過套管生產,通過井底溫度對油管進行加熱解堵。但是套管生產安全風險比較大,一般情況下不采用。
小結
(1)造成油管凍堵的主要原因是氣井產液量大且溫度較低。
(2)目前針對油管凍堵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以下三種解堵措施:注醇解堵、降壓解堵以及管線加熱解堵。
(3)最好的方式是預防,根據氣井產液特點,提前制度油管注醇制度,能夠有效的預防油管凍堵。
參考文獻:
[1] 王曉歡.天然氣管道凍堵處理方法及預防措施探究[J].化工管理,2018(19).
[2] 黃炯.天然氣長輸管道冬季凍堵現場分析與處理[J].石化技術,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