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錦612塊是近年來我廠稠油產能建設的主要接替區塊之一,在區塊生產治理中,部分油井開井后短時間內即發生砂卡,檢泵頻繁,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出砂井分布不統一,且相鄰油井出砂情況差異較大,急需精細分析。開展利用波形聚類分析技術,井震結合,重新刻畫儲層砂體,分析砂體接觸關系。優化薄層出砂區域開發方式,優化直井射孔工藝。同時在開發過程中,應用壓裂防砂、射流噴孔等措施手段治理油井出砂問題,最終達到了區塊高效開發的目的,形成了一套適合薄層稠油的高效開發技術。錦612塊利用此項技術部署新井3口并全部投產,已累產油0.5476×10t;實施各類治砂措施23井次,累增油3.6673×10t,已創造經濟效益2931.39×10元。該技術在錦612塊的成功實施,證明該技術適用于薄層稠油油藏,并達到高效開發的目的。
關鍵詞:地質研究;錦612塊;地震技術;砂體刻畫;
一、油藏基本情況
錦612塊構造上位于遼河斷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歡喜嶺上臺階,開發目的層為沙一+二段的興隆臺油層。含油面積1.98km,石油地質儲量442.98×10t。油層高點埋深:-920米,為普通稠油油藏。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油井出砂嚴重
部分油井開井后短時間內即發生砂卡,檢泵頻繁,個別油井檢泵沖砂進尺可達100m以上,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
2、出砂情況差異大
出砂井分布不統一,兩個次級斷塊在不同區域均有多口出砂井,且相鄰油井出砂情況差異較大,急需精細分析。
三、油藏出砂機理及分布研究
1、油藏出砂機理研究
錦612塊屬于高孔、高滲、低泥質含量儲層,非均質性較強,垂直滲透率與水平滲透率的比值在0.62~0.85,使得油層內流體流動不均衡,易導致個別層受高速沖刷先出砂,隨著生產層不斷出砂,儲層結構逐漸被破壞而導致大量出砂。
射孔方式對油藏出砂是有影響的,儲層內流體流速高、流動阻力大,易加大出砂速度。其中射孔彈孔面積直接影響彈孔壓降,每個彈孔要提高孔徑,提高有效流動面積,從而降低流動阻力和流速,降低生產壓差,有利于減緩出砂。
2、追蹤刻畫砂體落實平面上出砂區域
錦612塊出砂井分布情況復雜,部分區域相鄰油井的出砂情況差異巨大,在研究中通過分析典型井出砂史、物性分析認為,錦612塊出砂表現具有明顯的區域性,且界限明顯,如何精細劃分出砂邊界,落實出砂區域的具體范圍成為關鍵。
錦612-12-18塊儲層砂體厚度及組合方式變化較快,利用波形聚類分析技術來預測區塊儲層砂體分布。波形聚類技術是根據地震資料道與道或多道波形之間的變化,通過提取地震信息在空間上的相似性來描述地質信息在空間上的變化,以此對儲層砂體進行刻畫和預測。
3、精細對比縱向上追蹤出砂層位
錦612-12-18塊南部油層發育較厚,為分析追蹤出砂層位帶來一定困難。通過分析認該塊為薄-中厚層互層狀油藏,縱向上非均質性較強,易導致單層出砂;中厚層中孔隙度、中滲、泥質含量低,巖性為中細砂巖為主,而薄層低孔,低滲,泥質含量高,細粉砂巖為主,分析認為薄層更易出砂。
針對井區不同油井小層對比發現,興II下部的一套薄層有出砂的可能,通過在井區內追蹤該套油層的射開情況可以發現,凡是生產該套層位的油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砂現象。
四、薄層稠油油藏出砂防治技術
1、薄層稠油先期防砂技術
水平井產液量大,攜砂能力強,較直井不易因出砂卡停。針對出砂嚴重、油層發育較薄的區域,直井無法提供充足的液量,所以優選有利位置部署水平井開發,降低出砂對井區生產的影響。同時在新井設計時,適時選用礫石充填等防砂措施進一步降低出砂影響。其中區塊部署了錦7-興H11、錦7-興H13、錦7-23-05CH三口水平井。截至目前,三口水平井生產效果較好,已累計產油5476t。
由于錦612塊2016年部署的新井出砂較為頻繁,后續通過對出砂問題的研究,2017年以后針對部署在出砂砂體上的新井,統一采用140槍140彈防砂射孔。通過對油井檢泵作業次數統計,可以看出,先期新井的防砂射孔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長了油井的生產周期。同時在射孔時注意避射出砂層位,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后期出砂精確治理技術
通過開展區塊儲層發育研究、井區小層對比等研究,明確的出砂層位,針對該層位實施精確擠灰封堵,取得良好效果。如典型井:錦7-21-7,該井投產初期反復卡停,擠灰封堵后,日產油達8.5t,效果顯著,持續穩產,未因砂卡而反復檢泵。
針對未實施防砂射孔或防砂射孔無效的油井,依據儲層的發育情況結合其他相關資料,可實施壓裂防砂的方式進行治理,從以下出砂井情況統計表看來,壓裂防砂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計實施壓裂防砂井17口,累計增油3.0855×10t。
錦612塊部分油井因受儲層發育、出砂等生產因素影響,發生供液差的問題,制約了油井的高效開發,針對部分供液差油井,選用射流噴孔重新補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已實施射流噴孔井5口,累計增油0.3337×10t。
五、結論
1.通過開展錦612塊油藏出砂機理研究,落實了微構造、砂體接觸關系,完善區塊認識,在易出砂薄層區域成功部署新井,解決了薄層易出砂區域傳出程度低的問題。
2.依據儲層發育特點及油井生產情況,通過使用多種先期、后期防砂治砂技術,使區塊出砂現象得到緩解,區塊能夠持續高效開發。
3.通過對錦612塊興隆臺油層出砂井及低效井的綜合治理,有效解決了區塊出砂的問題,也為其它油藏的同類問題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胡玉國,鄧大智,宿輝,孔慶亞;我國化學防砂工藝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2年23期
[2]鄭延成,趙修太,李克華,李鵬;煤焦油和有機硅改性酚醛樹脂膠粘劑的研究[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0年08期
[3]李鵬,趙修太,邱廣敏,賈江鴻;酚醛樹脂外固化劑的實驗研究及固砂性能評價[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5年02期
[4]鄭延成,趙修太,李克華,李鵬;焦油改性酚醛樹脂膠粘劑的研究[J];粘接;2000年04期
[5]劉永紅,張建喬,洪能國;機械防砂技術研究的新進展[J];石油機械;2005年09期
[6]欒林明,馬濤耿,魯營,張連碧,高志斌,孫秀華;用JHS-3膠合砂防粉細砂[J];石油鉆采工藝;2002年06期
作者簡介:
姜元元(1985-),女,工程師,2011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專業,現在中油遼河油田公司錦州采油廠地質研究所從事開發地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