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學輝,張春芬,郭秀麗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2-0136-01 ? ? ? 中圖分類號: F326.2 ?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 要:營林造林工作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從分析營林造林工作的可持續性入手,能夠從根本上優化林業經濟的生產模式。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暴露出了許多環境問題,尤其體現在林業生產上。過度和不合理的林木資源采伐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就必須要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所謂營林造林,就是指對森林的經營管理和培育保護,協調林業種植和林產品加工與其生態價值發揮之間的矛盾,通過提升和推廣林業技術以及改善林業經濟經營管理的現狀,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 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營林造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1 ? 專業性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倡導下,營林造林工作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性。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各地的營林造林工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管護問題,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營林造林工作效率低下且造林成果不佳;二是營林造林成本較高,并且后續的人力、物力、資源跟不上;三是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著林木資源不合理砍伐的現象。造成以上3種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營林造林缺乏專業性和規范性,因此要想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從專業化的角度考量,制定科學的種植與經營管理策略。
1.2 ? 多元性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對營林造林工作提出了多元性的要求。所謂的多元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是營林造林模式的多元,也就是說可以適當地增加營林造林的種類,建設包括生態公益林、經濟林以及過渡林在內的多種林業結構,這樣既可以起到補充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作用,又能夠滿足林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是從營林造林工作本身來看,要注重營林造林品種的多元化,切實地改善森林生態結構,立體化和層次化地組織植樹造林,保證植物品種的多樣性,采用喬木與灌木結合、針葉林與闊葉林交錯的混交林營林造林模式。
1.3 ? 規模性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下,營林造林工作還要重視規模性的發展。正所謂“獨木不成林”,要求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林業管理與種植,集中地整合林木資源和林業技術,實現全面和系統的林業經濟管理。同時,規模化的林業營林造林還能夠產生規模效應,不僅能夠有效增加我國森林資源的總量,并且還能夠實現人工造林和自然保護的結合,這種融合發展的模式能夠為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2 ? 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營林造林工作的優化策略
2.1 ? 建立林業綜合管護制度
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組織進行營林造林工作時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林業綜合管護制度,用制度來約束和規范營林、造林以及生產加工等一系列工作。首先,要從經營管理方面入手,確定林業經營管理主體,強化各地林業部門的指導和監督職能。其次,對造林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設立造林計劃,規定林業發展目標和總造林量,并有序推進造林綠化工程項目的建設。最后,要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規范木材砍伐與加工銷售的流程。
2.2 ? 加大林業種植技術科技創新
在組織營林造林工作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質量和工作效率就必須要加大林業種植技術的科研投入,重視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這樣才能真正地提升林業經濟的綜合效益。首先,在造林種植技術上要做到優化配置林業樹種,采用撫育間伐技術對林分密度及林分質量不斷地進行調整。其次,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用生物防治技術來代替以往的化學農藥防治技術,彰顯營林造林的生態價值。
2.3 ? 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現代化的營林造林工作需要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
的支撐,這也是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各地林業部門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可以與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合作,培養一批具備專業林業知識和技術,同時還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用以指導今后的營林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