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
摘要:文本細讀模式逐漸成了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文本細讀,可以在文本的字里行間細細斟酌、品味和體悟,全面、深入地剖析文本的內涵,發現、感受、鑒賞和表達其中蘊含的美,這對學生閱讀能力、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現狀;文本細讀;技巧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概述
文本細讀是在閱讀當中,讀者對文本進行逐字逐句的閱讀,并對其中每句話、每個段落的關鍵詞、運用的描寫手法和形式以及語法結構等進行全面剖析和理解,以此來深入理解整個文本的內涵和意義。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文本細讀提倡的是學生為閱讀的主體,強調的是文本的內部組織結構和語境對語義產生了哪些影響。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閱讀環境不理想。大多數學校開設閱讀課,卻沒有與之匹配的設備和閱讀資源。其次,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閱讀效果不理想。學生閱讀一般都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因此對他們而言閱讀是一種負擔,所持有的態度也是極為敷衍。教師開展閱讀也是為了既定的教學要求,實施過程中使用的方式、采用的內容相對單一和枯燥,因此閱讀的效果都不理想。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技巧
1.從整體的通讀到局部的細讀。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讓學生逐漸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同時要多做訓練,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發現文章主題、總結文本中心思想。比如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通讀,從頭到尾瀏覽一下,能大體地描述出文章的文意,然后再返回頭去找重點句子、抓重點段落,精讀細讀。比如學生在閱讀《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先讓學生通讀一遍,找出令自己動容或者悲憤等能表達強烈情感的語句和段落,進行自由品讀和分享交流。然后再讓學生帶有情感地去讀,以微笑的表情讀圓明園的金碧輝煌;用低緩的語速讀出流連山鄉村野的舒暢,從而在不同的語境中來體會作者的痛惜和悲憤之情,同樣學生在感受到圓明園曾經的美好景色突然都化為灰燼,也是無比痛心,如此正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2.從課內的閱讀到課外的實踐。小學生的閱讀不能局限于課堂上,而是要將課內外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視野更加寬闊,讓學生文本細讀的能力從實踐中得到提升。比如以情境問題的創設來引導學生精讀細讀。《二泉映月》大家耳熟能詳,學生在閱讀中只知它是瞎子阿炳彈奏的二胡曲,但實際上它還是一處十分著名的景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就可以用問題來導入文本,剛才也已經與同學們講過《二泉映月》除了是一首曲子之外,它還是無錫惠山的一處景點,可能有些同學去過,那么在這篇課文中同學們能否找出來哪些語句是描寫這一道風景的?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再次回到文章中細細欣賞和品讀。
3.從教師的引導到學生的模仿。文本細讀講究的是學生對文章內容情感的真實感悟和體驗。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教會學生如何用真情實感去誦讀文本,如何投入作者的情感中。教師在閱讀示范的時候要還原文本中的情感。通過語調的起落、語速的快慢來展現文章中或悲憤、或快樂的情感,由此感染學生,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當時的環境中,一旦學生自己去閱讀,也會去模仿。
四、結語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閱讀是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本細讀模式的運用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文本細讀,并在具體的教學中去探索和運用新的教學方式。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朱艷玲.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