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芳
摘要:化學是高中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是培養學生化學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高中化學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輸知識、傳遞思想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有效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化學學科價值和作用的發揮,決定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與進步。由此可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對此,本文將從以問題為驅動力、以實驗探究為主、以合作為主要形式、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四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研究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不斷推進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要求,即要轉變過去單向傳輸式的教學傾向,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但縱觀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仍然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等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的升級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緊跟教育發展的腳步,不斷深入地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真正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問題為驅動力,突出化學主干知識
問題是基礎知識的載體,是對學生知識理解、記憶與掌握情況的考查,同時也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問題的作用,以問題為驅動力來突出化學主干知識,幫助學生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具體來說,化學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知識內容和學生認知結構來精心設計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與探究性,并選擇合適時機向學生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在問題驅動下主動展開分析與探究。
例如,在教授《從鋁土礦到鋁合金》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調動學生們的思考動機,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們設計了一些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學習探究。具體問題如下:鋁在地殼中是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為什么鋁被利用的歷史卻很短?金屬鋁具有什么特性?鋁土礦中都含有哪些雜質?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展開分析。在學生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筆者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們一些指導,幫助學生們更快的理解問題。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以問題為驅動力,突出化學主干知識,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
二、以實驗探究為主,體現化學學科特點
(一)精心設計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知識生成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和突出實驗教學,根據化學理論知識內容和思維品質來精心地設計探究性、開放性的實驗活動,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操作實驗儀器、觀察實驗現象等,從而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化學理論知識、形成科學態度和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教授《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科學探究精神,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們開展了實驗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實驗探究、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學習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上課后,筆者帶領學生們來到了實驗室,然后,為學生們布置本次的實驗任務,本次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掌握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條件的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所以,在實驗過程中,筆者會指導學生們設計實驗方案,如,選擇合適的實驗用品,按照正確的流程進行實驗等。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精心設計實驗活動,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二)創設實驗探究環境,提升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環境是直接關系和影響到學生學習情緒、心理和態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化學實驗探究環境的優化至關重要。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和思想,通過對話和引導的方式來向學生提問,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教師也可以播放實驗視頻來營造更加生動、直觀、形象的實驗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過程與步驟的認識與掌握,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鈉、鎂、鋁單質金屬活動性強弱研究》這個實驗時,為了提升學生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本次實驗開始前,筆者先為學生們提出了幾個問題,然后通過問題內容讓學生們進行實踐探究。問題具體如下:元素金屬性強弱與元素原子結構有怎樣的關系?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有哪些?問題設計好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實驗時間,讓學生們通過實踐來探索問題的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實驗探究環境,有效提升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以合作為主要形式,鼓勵學生交流討論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教學十分強調和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提升,所以將合作教學模式運用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保證每個學習小組整體水平相當;其次,教師則應向學生布置探究任務,促使學生主動在小組內展開溝通、討論與交流,實現合作學習和思維互補,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化學反應中的熱量》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合作探究活動。在活動開始前,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6人,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再為各組布置探究任務,任務如下:化學反應中為什么會伴隨著能量的轉化?如何用化學用語表示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相同物質的量且不同的燃料燃燒所釋放的熱量相同嗎?任務下發后,各個小組立即展開討論,經過學生們的激烈討論,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以合作為主要形式,鼓勵學生交流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逐漸呈現出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為教學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藝術與信息技能,從而能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將化學知識以圖像、動畫或者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實現抽象、靜態知識的形象、動態化處理,構建聲情并茂的化學課堂,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從微觀結構看物質的多樣性》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筆者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將教學內容直觀的呈現給了學生。首先,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示了金剛石、石墨等物質的結構,然后再讓學生們根據現實生活中對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兩物質雖然都是同一種元素組成,但是兩物質的物理性質卻完全不同,那么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隨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展開了深入的探索。這樣一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
總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新課改推進和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僅僅抓牢教育變革的本質和重點,不斷地轉變和更新教學思想,從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特征出發,以問題為驅動力、以實驗探究為主、以合作為主要形式并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優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讓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韋偉.新課標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07):43-44.
[2]黃麗莎. 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N]. 發展導報,2018-11-3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