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摘 要:當前,我國十分重視環保,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都做出了保護環境的相關的要求。水利施工過程當中就應當注意對水環境的保護,不僅是工程本身還包括周邊的一系列環境,因此在工程優化的每個階段,都應當針對可能出現的環保問題做出相應的整改方案,本文將就水利工程施工來談談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生態環境
引言:
一個好的水利工程的建設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無論是水力發電還是灌溉農田,還是相關的防洪工作,其在一定程度上都會產生一定的效益,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設初期,常常有錯誤的施工行為對環境產生污染的案例出現。因此為了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無論是水利施工工程隊本身還是材料本身,在選擇方面都應當進行慎重的考慮,以確保整個水利工程施工達到相應的標準。
水利工程施工對水環境產生的影響
使水的流速和流向發生改變
水利工程在實施過程當中,難免會根據工程的需要對原先的水土環境進行改變,無論是修建堤壩還是打樁圍堰[1],這些措施都會破壞原有的巖石結構,甚至會破壞原本在區域內生活的水生生物的領域,導致整個環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在河堤的修建過程中,為了保障整個河堤在修建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常常會對河道進行截流或者改道。這樣一來原本湍急的水流可能會因為流向的改變給造成流速減少,這樣一來原本在湍急河流中生活的生物可能會因為這樣一個原因而數量日漸減少。而整個堤壩建成以后,由于河道的改變,在面臨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時候,河流流速也會因為人為的原因發生一定的變化,導致不能恢復到原始的狀態,最終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影響水文、水質
水利工程項目根據各自功效的不同在施工方面會存在很大的差異[2],這也因此會造成水文環境的不同的變化,比如說在整個水庫修建的工程當中,水庫的作用就是儲存和監管水質并且實現流速的調控,在設計合理的前提下,水庫能夠對上游的水流速度進行調控,以減少斷流或者潰堤發生的可能性。但是水庫的建設也有可能會造成一段河道水流速度減弱的情況的出現。這樣一來就會對原有的水質造成很大的傷害。自然流淌的河道,常常會依靠地勢的原因產生不同的水文特征,但是水庫進行阻隔之后,導致原先的水流速度減慢,對水里泥沙的沖擊力減弱,導致河道不能正常進行疏通,泥沙堆積,使水質變得越來越差,大量的泥沙堆積也會不斷地將水分吸收殆盡,最終導致河道枯竭的現象的發生。
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保障整個自然界合理運行的關鍵所在[3],它能夠幫助穩定生態圈的平衡,保障每個事物都能夠合情合理的發展,但是水利工程的施工卻造成生物多樣性的丟失。在我國,水生生物占了整個物種比例的很大一部分,很多水生生物都是依靠自然的水文特征生存和繁衍后代的。但是堤壩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水生生物自由活動的空間,甚至是會造成很多水生生物無法進行繁殖,進而導致數量減少甚至是滅亡。這樣的結果也會造成另一種生物大量的繁殖,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這樣的工程建設,導致單一生物的大量繁殖,才造成水體的進一步污染和破壞。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又或者說,部分水生動物可能在環境改變的過程中,為了順應現狀,開始不斷響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甚至有時候誕生新的物種。但是這樣的變化也同樣會導致原有的環境發生改變,甚至無法維護生物的多樣性。
如何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對水環境產生的影響
加強對項目合理規劃的力度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水利工程建設當中的弊端,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4],這就要求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能夠最大限度保障建設的合理性。這首先就要求在施工前期,應當做好相當完善的準備工作:第一,先對周圍的人文環境展開調查,看看如果修建水庫會不會對周圍生活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二,就是要對周圍的水質進行調查,確保一旦堤壩修建過程中不可避免造成水質改變,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將損傷降到最小;第三,就是要針對水域能生活得生物展開調查,了解他們活動和繁殖的各個不同的情況,并做出一整套的生物保護方案。當然還要考慮堤壩建成以后,周圍植被的覆蓋率問題,植被能夠很好地涵養水源,減少泥沙的流失。整個合理規劃的過程中,應當準備一套備選方案以及風險防范方案,及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將損傷降到最低。
減少過度浪費的施工行為
水利施工一般會需要大面積區域來進行工程框架的搭建,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施工工人的住宿問題,也會在周圍設置一定的活動板房。每個水利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人力進行修建。這也因此會造成很多的建造垃圾、生活垃圾、廢水、廢氣等。一旦這些垃圾出現,處理不當都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損傷。因此一定要減少過度施工的現象。這首先就是要合理規劃原材料的使用量,以及對建造地區的面積進行合理規劃,盡量減少亂砍濫伐的現象的產生;其次就是在施工過程當中,一定要設置廢料收集區,針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類做好明確的區別。當然對于廢水也一定要達標之后再排出,以此來減少不必要的水體污染。除此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生活垃圾合理處理,減少亂丟的現象的產生。人們的生活垃圾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塑料制品,這些東西一旦掩埋在泥土里面就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再加上本身降解慢,時間一長土壤也會因為塑料污染而發生變質,導致土地疏松,甚至是酸化的可能,這不僅會加大泥沙的流量,也會對一些建筑物進行腐蝕,而導致隱患的出現。
最大限度減少人為破壞
減少人為破壞的關鍵就是減少對原有環境的改變,眾所周知,在整個水利工程建設當中,往往都是需要龐大的面積來支持建設的。這就難免會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說需要征收耕地;河堤下游居民的搬遷等問題。這些問題一般都很難通過其他的方法解決,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減少人為的破壞。修建前期,針對需要征收的耕地部分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和計算,看看能不能在最低限度范圍內減少耕地的征收,或者有沒有備選方案可以繞道而行;其次就是要基于生物多樣性,制定和劃分出現一定的保護區,最大限度的保護水生生物的生活環境,強調在施工的過程當中,任何施工手段都不得影響保護區內的資源,不能對保護區內的生物造成傷害。除此之外,還應當針對濕地、森林做以保護,加大對自然景觀的保護力度,做到先保護,再施工,人為施工的過程中也應當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損害,嚴格控制損害范圍,讓整個施工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整個水利工程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時時刻刻注意對周圍的環境的保護,不僅要減少人為污染,還應當減少施工行為本身的過度浪費。水利工程周圍的水文、水質等一些列自然因素也應當被充分的保留下來,盡量減少破壞。因此,水利施工的發展需要符合環境友好型發展的要求,盡量開源節流,合理規劃前期設計,最大限度減少濫用和占用問題,只有這樣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對生物多樣性以及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1]毛力. 試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 江西建材, 2018(1):103-103.
[2]韓迪, 田銀霞.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J]. 中國科技信息, 2016(24):35-36.
[3]宋家強. 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J]. 現代物業(中旬刊), 2018, No.414(2):14.
[4]李亮. 水利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四川水泥,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