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霞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法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它可以將教材內容直觀地為學生呈現出來,從而降低學生語文學習的壓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基礎,并采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不斷發揮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本文以自身教學經驗為例,對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進行了一番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創設;生活;問題;游戲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只是一味地依靠教材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而學生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追求,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一直難以達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為了改變這種現象,許多的教學法已經逐步應用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其中,情境教學法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良局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怎樣創建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廣大教師不斷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一、借助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生活中的現象無處不在,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日常生活場景,它們已經成為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和經驗,而且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情境的創設離不開生活,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讓學生提出與教材有關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還可以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的應用價值。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并借助生活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排斥感和陌生感,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以《狐假虎威》為例,為了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為學生出示了以下場景:同學們,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以下情況呢?比如,甲和乙兩個小朋友在打架,甲打不過乙,就說:“你等著,我叫我哥哥去,一定會打贏你的。”過了一會兒,甲拽著他哥哥跑到了乙的面前說:“你怕不怕?怕的話就把你的糖塊給我,我就不叫我哥哥打你了。”并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同學們,上述現象可以用一個成員來形容,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并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了討論,引出了狐假虎威這個成語。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引入了本節課要講述的故事,并讓學生閱讀了這則故事。然后,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同學們,通過閱讀文章,你認為題目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根據文章,你能總結出狐假虎威的意思嗎?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學到了什么呢?并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了討論,使學生深層次地理解了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最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則故事的理解,我為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為自己的父母講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并為他們講解狐假虎威的實際含義。這樣,教師通過借助生活,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了語文知識,不僅降低了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排斥感和陌生感,還加深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借助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為學生提出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找到探究的方向,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并借助問題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產生對語文新知識探索的欲望。
例如,以《小猴子下山》為例,為了讓學生學到做事要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道理,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呢?在這些地方,它看到了什么呢?它在看到這些東西之后,做了什么呢?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了這篇文章。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了與上述問題有關的信息,并挑選了幾名學生代表,讓他們回答了上述問題。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詳細地講解了教材知識,并為學生組織了常見的角色扮演活動:我挑選了兩名學生代表,讓他們表演了小猴子下山這個故事。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我提示學生要抓住課文中一些體現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如,掰、扛等,使學生的表演更加生動、形象。最后,為了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本文所蘊含的道理,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小猴子空著手回家時,在路上它會想些什么呢?并讓學生展開了聯想,將小猴子可能想到的內容,寫了下來。這樣,教師通過借助問題,為學生創建了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了語文知識的探究,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還使學生產生了對語文新知識探索的欲望。
三、借助游戲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在課上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時,一個個的都沒有精神,只想睡覺,他們不僅對于教師講述的教材內容沒有興趣,而且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也總是差強人意。但是,一下課,學生就會很有活力,并積極參與到各種游戲當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行為特征,并借助游戲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語文知識,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歡樂的學習樂園,還可以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壓力。
例如,以《羿射九日》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講述不同的神話故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為學生組織了一場講神話故事的接力游戲:我先為學生說了一個神話故事的題目,如《女媧補天》,并讓學生對我說出的這個神話故事進行了舉手搶答,讓搶到的學生為我們講述了“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然后,在這名學生講述結束之后,我讓這名學生重新說了一個神話故事的題目,讓其他學生繼續進行了搶答,并講述了這名學生說的神話故事。在游戲結束之后,我為學生引入了本節課的知識,并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了“羿射九日”的故事,使學生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這樣,教師通過借助游戲,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了語文知識,不僅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歡樂的學習樂園,還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壓力。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有前景,它可以讓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不斷實踐,并積極探索各種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以此構建高質量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梁飛.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28):19
[2]胡鳴婷. 淺談如何有效創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2):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