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渝
數學教研活動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數學教師專業進步為目地,以數學課堂實施過程和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的數學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數學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數學教研組人員為合作伙伴的以校為本的實踐性活動,下面就我擔任數學教研組長以來積累的經驗與同行們交流一下數學學科校本教研的成效。
一、?找準真問題是數學教研活動的基礎和起點
要開展一次成功的數學教研活動,抓住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是關鍵。發現教師存在的數學困惑并且提出問題,是教研活動的起點,它從根本上解決了數學教研活動能否正確、順利的開展。
對于數學教師來說,只有能夠滿足他們數學專業成長需要,能夠解決他們工作中的數學困惑問題的學習和培訓,才能激發出數學教師內在的主動學習、研究和實踐的動機和欲望,才能讓他們感受和體驗到獲得數學專業成長、實現自身價值的樂趣。要想數學教研活動取得成效,問題必須真正來自數學教師的體驗。
要組織好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動。關鍵是要提煉出一個有意義的數學教研主題。為此,一方面必須深入到教學的第一線,和學生一起去觀察、調查,尋找在學生中存在比較普遍的真問題;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論事,而必須通過認真研究,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實質,從而將問題轉化成一個明確的研討問題。
二、明確教師的主體地位是教研活動的關鍵
要想開展好一個數學教研活動,數學教師的狀態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學教研組長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著,而作為主題的教師則必須處于主動的、能動的、積極的狀態。如何才能確保數學教師在數學教研活動中的主題地位?主要有以下三點。
(1)教師們應該享有確定主題的參與權。教研活動的主體應在教師的親自參與下才確定下來,應是教師從感到迫切需要的教學實際問題中選擇出來的,從發現和提出問題環節開始,就應確定教師的主題地位,而不是到了召開教研會討論是教師才參與進來。正因為教研活動主題是在教師的參與下共同確定的,教師就清楚地知道了為什么要開展這次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要達到什么目的,自己應該如何去主動參與,從而也就使教師從“要我參加教研活動”轉變為“我要參加教研活動”。教師對教研活動的來龍去脈都有所了解,主題地位得到了尊重,積極性也就發揮出來了。
(2)教師在數學教研活動中應該享有選擇權。這就是說,在教研活動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規定教師說什么、怎么說,而是由數學教師自己去確定應該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達什么、用什么方式表達。正是因為選擇權掌握在數學教師自己手中,數學教師就能夠表現出一種積極的表現精神。
(3)要和數學教師一起做好討論前的準備工作。既然數學教師已經意識到自己是數學教研活動的主體,開好數學教研會自己責無旁貸,因此就不會去打無準備之仗,不會去打無把握之仗。這種主體的意識,就必然要落實到做好討論前的準備工作上來。有了充分的前期準備,數學教師來參加教研活動時,就不再處于茫然狀態或是隨機式的即興發言,而是有條有理有據有深度。這就使得數學教研活動開展得十分有效。
三、恰當的組織方式是開展數學教研活動的基礎
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好的內容必須有好的形式來體現,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毫無功效。在數學教研活動中,我在組織形式方面采取過兩項措施。
第一種采用對比式的數學教研活動方式。利用對比方式開展教研活動,能夠直觀形象地幫助教師理解新理論,幫助數學教師在教研活動中逐漸接近、理解數學教研的主題。
第二種采用案例分析與體驗相結合的教研活動方式。案例分析式數學教研活動是借助必須的媒體手段(例如錄像),運用一定觀察與診斷技術,對于某一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尋求更有效對策的一種數學教研活動,體驗數學教研活動所突出的,則是教師的“體驗”。
數學教研的活動形式要為數學教研的目的服務,選擇什么樣的數學教研形式,應該首先考慮是否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數學教研的關鍵問題;然后根據數學教研需要權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選擇更加有利于達到教研目標的形式,同時,這一決策應該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教師在教研中的主題作用。
四、適宜的環節是數學教研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一個好的數學教研活動,其展開的各個環節必須是環環相扣,能夠一步步引領教師在經歷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終獲得某種認識。可以這樣說,如果在教研活動中各環節脫節或是拖拉,就會使數學教研的目標發生偏移,甚至無法達成目標問題的解決,而如果數學教研活動中環節緊揍,設計合理,必然能夠保證數學教研活動的完整性和目標的指向性。
數學教研活動各個環節的合理安排,需要數學教研組織者的精心設計。在數學教研過程中的及時提升,是任何數學教研活動都不能缺少的環節,是對數學教研組織者的考驗和鍛煉。
數學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解決學校和數學教師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促進學校的發展和數學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可有的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卻背離了這一目地。學校搞數學課題申請、立項,而且以為課題越多、級別越高越好,根本不考慮數學課題對學校是否有意義,學校是否有能力做好這一課題。
開展好一個數學教研活動,作為主體的數學教師則必須處于主動的、能動的、積極的狀態。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們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高漲。目前,校本教研效果并不明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校本教研的終極意義應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其實數學教研活動的意義究竟在哪兒?當我們不從具體個體的直接體驗出發,而從“價值”的角度來認識意義時,數學教研活動至少呈現出幾類不同的可能價值:一是數學教研活動對于學生的價值,二是數學教研活動對于上課教師的價值,三是教研活動對于聽課教師的價值。然而不管是上課教師的價值還是聽課教師的價值都可以看成是教師的發展,而教師的發展最終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于是《課程標準》又指出: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可見,教師的發展目地就是在于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數學教研活動的終極意義就是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要開展好數學校本教研動我們必須關注教師的生活方式,克服倦怠感,激發教師熱愛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快樂感,幸福感,和教師的研究意識。數學校本教研搞好了,教學質量才有保障,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成果才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