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潔
摘要:現如今的高校教育管理應該不斷的進行創新,只有在新的管理教育理念下,才能夠進行有效的高校管理教育,高校應該建立新式的教育管理,確保教育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將教育管理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高校的長遠發展目標。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管理;可持續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1、我國高校的管理的現狀
當前,中國據教育有關部門統計,一直到 2017 年 5 月31 日,中國總共有 2914 所高等院校。在這里邊包含普通高等學校 2631 所( 含獨立學院 265 所) ,成人高等學校 283所,相對 2016 年來講,幾乎多了近百所高校。不僅如此,中國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也增加了很多,自 2001 年的 114 萬人,到 2016 年的 765 萬人,中國高校在這十多年里,人數增加了六倍,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迅速進步。
隨著高校教育從之前的精英教育改變成了如今的大眾教育,大學生應屆畢業生的人數也在持續增加,這就為人們引起了就業困難的問題。所以各高校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后,決定接著進修的人群也越來越多。當前中國高校里,一共有研究生教育機構接近八百個,在這里邊,普通高校大約有 600 所,科研組織占 200 個左右。當前在讀的研究生總人數是 200 萬人,在這里邊碩士生大約有 80%,剩下的 20%的學生是博士研究生。
伴著中國高校教育方針的出臺,高校教育管理思想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國建立了合適當代教育需求的高校教育管理新觀念,可見我國高校教育管理越來越重視。
2、高校教育管理的問題與思考
2.1、高校教育管理觀念過于落后
根據當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形式來看,大部分的高校教育管理念還處于傳統的管理理念,當高校在遇到管理問題的時候還運用傳統管理理念進行解決問題,不愿意進行嘗試改變,促使高校教育一直都停留在原地,沒有辦法去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這對日后培養社會高級人才是不利于發展的。而且現階段的高校教師過于重視對學生的“管”,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開展教學活動,促使整體的高校教學管理缺乏民主、制度、科學等特點。
2.2、高校教育管理形式缺少實效性
現如今高校當中所運用教育管理理念缺乏實效性質的特點,而且在運用和實施的過程當中流行于形式化,并沒有在高校的管理模式當中體現出來,沒有對學生啟到實效性的作用,現在有很多學校當中的規章制度都是在教學活動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對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還有很多還在師生的教學活動當中沒有完全的發揮出管理的動態和效果。不僅在一定基礎上阻止了教學的實效性,還把師生之間的創新性思維能力進行了限制,沒有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2.3、管理結構缺少科學合理性
從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大部分學校在進行教育管理團隊建設時,往往不具備合理性和規范性。一些學校將教育管理工作當作一項簡便性工作,沒有給予其高度注重,更不用說專業管理團隊的建設了。教育管理工作人員自身素養和水平十分有限,不能讓教育管理工作實現高效性和現代性,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較為滯后的管理素養和水平,將不能迎合對人才競爭社會發展需求,長此以往,必將會引發學校形象受損、學生畢業就業難度大等現象。
3、高校教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3.1、轉變教育管理思想,大膽進行創新
為了讓教育管理工作滿足新時期發展要求,高校首先應該轉變教育管理思想,放心大膽地進行改革創新,摒棄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實現時代與教育管理同步發展的目標。為此,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能夠不要依賴于傳統的教育管理經驗,解放教育管理思想,教師之間多進行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教育管理經驗。在教育管理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學生課堂主體身份,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管理者的友好,心甘情愿地服從于他們的管理。
3.2、提升教育管理者的綜合能力
作為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實現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管理隊伍。因此,
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須要進一步增強和注重管理隊伍的建設。為了可以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綜合能力,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其一,就教育管理者招聘來看,高校必須要面向全社會公開公正招聘,注重應聘人員在綜合能力上的審批;其二,制定相適應的考核機制,對現有的教育管理者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而且給予適當的獎懲。其三,在社會上招聘教育管理水平高的專業人才培訓高校現有的教育管理者;其四,開展活動加強高校教育管理者制劑間的溝通和交流,積累大量的工作經驗。
3.3、將教育方式向“以人為本”的方向轉變
推動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融合與滲透,教師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新時代大學生教育當中的應用。第一,教師要注重情景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例如,新政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景教學的方式,在《比較政治制度》課程中,向學生提問“你對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式有什么看法?”利用當下的時政熱點,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第二,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課堂作業展示小組。學生在小組當中,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進行資料分析,并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行對小組任務進行分配,既可以鍛煉溝通與領導能力,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3.4、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監督和評價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應該突破以往的單一性管理方式,全面開啟監督和評價機制,而且,要采用兩方面的監督和評價方式。從高校教師和學生角色獲取相關的監督和評價建議,因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管理的直接對象,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發現當今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不足,便于及時的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而且,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實事求是的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是一種對教育管理工作的監督與評價切實可行的機制。身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認清大局,以高校為主體,應虛心接受相關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建議,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教師和學生對教育管理監督和評價的主動性。
總之,高校的教育管理則是蘊含著管理效益以及質量的基礎。高校當中學生作為以后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最為主要的主力軍,只有不斷的創新高校教育理念,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校教育管理理念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新式教育理念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先武.基于目標管理評價的高校教育管理可持續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18(03):46-48.
[2]馮磊.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與機制創新[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7):284.
[3]王莉莉.大學教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15):83-85.
[4]袁帥.教育管理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運用[J].林區教學,2016(11):118-119.
[5]陳霞玲,馬陸亭.中國地方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制度設計——美加德日四國公立高等教育管理對中國的啟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06):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