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麗
摘要:針對錦16塊水驅產量下降快,遞減大的情況,緊緊抓住油藏特點,以注水為中心,以剩余油研究為基礎,深入油藏研究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錦16塊動態調配注水技術、為油田穩產打下了基礎。
關鍵詞:錦16塊; 剩余油; 動態調配; 潛力層
前言
錦16塊興隆臺油層經過多年的注水開發,目前處于雙高期,剩余油分布零散,水驅產量逐年下降,產能接替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技術人員以剩余油研究為基礎,開展多樣的調配水技術,提高注水利用率,改善水驅效果,實現了區塊持續穩產上產。
1 油藏基本情況
錦16塊構造上位于遼河裂谷盆地西斜坡南部,上報探明原油地質儲量2523×104t,含油面積3.92km2。
內部主要發育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兩組斷層,構造形態為兩條北東向正斷層所夾持的南傾的鼻狀構造構造上陡下緩,地層傾角3~4°。造高點在錦2-22-43C井附近,構造最淺埋深為1282.4m,構造幅度130m左右。其余的9條斷層為次要斷層,斷距較小,活動時期短,使構造和油水關系進一步復雜化。
該塊儲層巖性以含泥不等粒砂巖、細-中砂巖為主,砂體碎屑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巖屑次之。平均孔隙度29.8%,平均滲透率0.3053mm2,屬于高孔-高滲儲層。
2 剩余油研究
平面剩余油研究方法是以各單砂體儲層、油層分布情況,沉積情況,連通情況,注入采出剖面,各井生產歷史等資料為基礎,將各注水井注入量劈分到各單砂體,再結合油井生產情況、新井的潛力層分布特點,繪制各單砂體含水平面分布圖研究剩余油分布規律。
平面上各區塊整體水淹嚴重,但受構造、沉積及注采系統影響,局部仍有零散剩余油相對富集條帶,平面上剩余油高度零散。
①構造高點控油:平面上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構造高部位、局部構造微高點,構造低部位受邊水影響,水淹嚴重。
②注采系統控油:平面上注水未波積區域剩余油富集,區塊注水主流線為北東-南西向,注水主流線側緣剩余油相對富集,另外注水井間、采油井間、二線井間剩余油也相對富集。
③斷層邊部控油:斷層邊部受斷層遮擋無邊水,注水波及不到或波及較輕,剩余油分布相對富集。
④沉積系統控油:沉積主河道儲層物性好,孔、滲條件好,注水易波積,而側緣由于物性稍差,剩余油相對富集。
縱向剩余油集中在各砂巖組的頂部小層、厚層的頂部,主要受上部隔層、下部夾層及重力影響。
縱向上剩余油主要受隔層、夾層、重力等因素影響,單砂體或小層底部水淹嚴重,受大套分注低滲層達不到注水啟動壓力影響,吸水少或不吸水,水淹程度低,動用程度低,形成剩余油相對富集區。
①隔層控油:隔層厚度較大區域下部,剩余油相對富集。
②夾層控油:厚油層中物性或巖性夾層上部,剩余油相對富集。
③重力控油:受重力影響,厚油層上部剩余油相對富集。
3、動態調配技術
3.1科學配注,夯實穩產基礎
錦16塊目前處于“雙高期”開發階段,大套合采井的減少,注采厚度差異逐漸變大,注多采少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近年來通過加大資料錄取和動態分析,同時考慮注水井吸水狀況及地層壓力保持水平,科學配注,夯實穩產基礎。
單層劈分配注注水技術:首先,以采定注,根據區塊目前地層壓力情況及區塊整體采液情況,制定區塊合理的注采比為1.2。再以單井組為研究單元,以注水井為中心,根據井組內油井生產情況及生產層位,實施單層劈分配注注水技術,細化單層配水量。
多向差異注水技術:在研究小層沉積相的基礎上,通過對油井有選擇性的增排和有意識的控制不同構造部位的注水井水量,在不同井區間形成一個壓力差,從而達到改變水驅方向的目的,提高驅油效率。
潛力層注水技術:錦16塊經過30余年的注水開發,平上水流優勢通道明顯,縱向上單層突進現象嚴重,按照“由分層系開發向分層開發轉變”的思想,優化注水層位,以“潛力層”注水為手段,把注水細化小層、單砂體,提高單層注水效果。
“潛力層”是指應用新井、側鉆井、飽和度測試、吸水剖面測試等資料進行動態分析研究,將“含水相對較低、產油潛力相對較大的油層”所對應的注水層段定義為“潛力層”。我們在注水調配方案設計時,要求“潛力層”的注水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即“潛力層注水模式”。
該項技術在中高滲注水砂巖油藏應用取得較好效果,2008-2017年共實施“潛力層”注水509層,增油4.3×104t。潛力層注水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
3.2 適時調配,改善水驅效果
注水井注水量及分層注水量原則上嚴格按年初制定的配注方案執行,但通過根據吸水剖面、分層測試、驗封及井組生產情況,對注水井進行適時動態調配,改善水驅效果。井組產量上升及平穩的井組,繼續按原方案注水;針對產量下降的井組,及時進行吸水剖面、分層測試及驗封等測試,依據測試結果,對水井實施調整、重組、分層注水量進行調整,全年共實施適時動態調配92井次,調整9井次,增油6170t。
3.3強化管理,保障注水合格率
近年深入貫徹注水基礎年工作精神,加強基礎管理,定期召開注水會議,及時解決協調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油田測試任務重,人員少,設備落后的情況,加大了人力和物力投入,并加強日常管理,強化現場監督,提高測試效率,全塊共進行洗井49井次,注水壓力油7.5MPa下降至7.1MPa,分層測試110井次,目前注水合格率保持在85%以上。
4、實施效果
通過動態調配,區塊產量得到恢復,含水率、含水上升得到有效控制,注水合格率逐年提高,計算理論采收率有所提高。
(1)通過動態調配水,區塊日產油逐漸上升,目前日產油穩定350t左右,含水率控制在91%左右。
(2)綜合遞減率為-2.1%,自然遞減率為2.2%,含水上升率為0.53%。
(3)注水合格率提高到86%以上。計算理化采收率提高了5-8%。
5、結論與建議
(1)經過多年的注水開發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適宜精細化注水技術,室內物模研究為斷塊轉注提供了理論依據,精細化注水調配有效的提高了注水效率。
(2)注水開發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潛難度加大,找準剩余油分布點,可有效為“注好水、怎樣注水”提供方向。
(3)針對開發后期剩余油分布特點,“潛力層”注水是一個注水挖潛方向,有針對性實施單層挖潛,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開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