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銀
摘 要:在初中的教學工作實施的過程之中,最令教師們感到頭痛的就是對于閱讀的教學工作。初中生正面臨著中考,有大量知識需要去復習,因此,對于閱讀的學習會被忽略掉。目前,許多教師在課堂中對閱讀的教學的力度都有所增加,可是,即便如此,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致仍然很難被激發,這就需要在閱讀教學時加入有效提問的教學方法。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策略分析
在應試教育觀念的限制下,教師為保證學生考試成績可以達到升學標準,所以在進行教學任務時,往往更注重在課上將考試重點范圍內的知識概念一一傳授給學生,既不注重對教學理念與手段的變革,同時也不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導致語文課堂氛圍一片死寂,學生很難在嚴肅沉默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而課堂有效提問則可以解決當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性不高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問下開展深入探究活動,與作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想共鳴,才能在保證閱讀課堂效率有效提升的同時,推進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穩步發展。
一、語文閱讀教學重視提問的實際意義
1.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
教師在開展教學內容制定時,需要意識到提問設計對增強師生課堂互動以及鍛煉學生思維意識的重要性,才能使其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思維發散意識的發散作用。另外,正確的問題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抓住問題中的重要信息,并通過對關鍵內容的提煉與總結,保證解決問題的準確率。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重視提問環節,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思維意識的作用下產生認知沖突,還可以在延展自身知識層面的同時,有效提升閱讀效果,保證語文閱讀能力的穩步提升。所以有效提問可以使學生在問題的啟發下,鍛煉思維意識,從而在保證閱讀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同時,完成對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思維意識的高效提升。
2.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初中生相較于其他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正處于青春發育時期,所以思維活躍性更為明顯,也十分容易被各種有趣的事物激起探究欲望。興趣作為促進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只要學生能夠始終對學習知識飽有熱情,就會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而課堂有效提問的運用,可以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的參與閱讀活動來尋找答案,通過對文章內容的仔細分析來保證答案的準確性的同時,結合文章創作背景真切的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并使學生可以養成自主閱讀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有效提升自身閱讀積極性的過程中,完成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
二、語文閱讀教學設置有效提問的具體途徑
1.針對教學內容設置問題
新課程教育改革需要教師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與當前時代發展下的教育需求相協調,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與對話,并通過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積極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意識與性格特點更為鮮明,學習需求與知識接受能力水平也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設置語文閱讀教學提問內容時,需要在以授課內容為基礎,并充分考量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與智力水平的同時,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內容的設計,才能保證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例如在進行“一棵小桃樹”的閱讀教學時,對于閱讀基礎稍弱的學生,教師需要指導其能夠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提煉,并了解賈平凹先生體現在文中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設計出“作者將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描寫?”“小桃樹在成長中遇到了什么磨難?”“為什么賈平凹先生對小桃樹有不一樣的情感?”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提升閱讀分析能力的同時,對文章主旨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幫助學生在正確掌握文章主旨與情感的同時,對托物言志寫法進行學習,以“作者借小桃樹向表達什么精神?”“作者在什么時代背景下創作這篇文章?”等發散性問題,在鍛煉其思維意識與拓展其視野的同時,可以使學生與作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想共鳴,并在閱讀思索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促進自身未來的穩步提升。
2.設計情境提問發散學生思維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語文知識更是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與探究,才能擁有足夠的閱歷。語文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教學內容稍顯枯燥,再加上語言文化環境中處處與語文知識有所聯系,造成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疏忽,而且無趣的學習環境中很難激發參與課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將課堂情境與提問內容進行融合,使學生能夠在情境的提問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不斷的思索中激發閱讀興趣。例如在設計“紫藤蘿瀑布”的提問內容時,由于許多學生并不了解紫藤蘿,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以音樂、視頻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對紫藤蘿有更直觀的了解,在紫色夢幻如瀑布一般的情境下激發閱讀興趣。這時學生已經帶著對紫藤蘿的直觀感受,教師就可以為其講解課文的創作背景,并提問學生“為什么紫藤蘿可以撫平作者文革動亂后內心的創傷?”“以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蘿與如今繁盛的紫藤蘿預示著什么?”來引導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到作者想表達情感與意境,使其能夠在體會到作者對在美麗繁茂紫藤蘿的喜愛與期待,在閱讀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所以情境提問的設計可以鍛煉學生思維與閱讀分析能力的同時,保證閱讀教學效率的快速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提問是保證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對提問內容的合理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深入思索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效掌握,完成對自身思維意識的鍛煉,并可以在興趣的推動下產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保證其語文閱讀學習效率的穩步提升的同時,推動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杜金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彭向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1):243.
[3]陳瑋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4]朱亞萍.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