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清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快速的發展,信息化技術也發展成為了廣泛應用于各種場景中,在現代教育中也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引入,對于教學工作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信息技術的加入可以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本文就其相關內容闡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對信息化技術的分析,可以最大化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良好的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信息化技術后的問題
(一)部分老師不擅長引入信息技術
因為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老師長期的教學方式都是僅僅通過書面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對于信息技術的處理能力較為薄弱,所以他們普遍在課堂教學中不用信息技術。而且老師們都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早已經適應老師的授課模式,所以他們覺得再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是沒有用的。而有一部分觀念比較老舊的老師甚至認為視頻或者圖片展現出來的內容會對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播放的課件上,從而忽視了對于課本內容的分析。
(二)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思想
很多老師都積極配合學校的要求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他們從中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大部分老師在搜集教學課件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是否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缺乏思想性,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不高,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對信息技術資源的不恰當使用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老師往往會將信息技術教學過程轉變為模式化的教學,不管講的是哪一篇的文章,都用同一種課件,使得教學內容變得單一枯燥,缺乏創新意識,阻礙了信息技術要發揮的作用。信息技術日漸發展,很多小學老師都不能夠很好的運用信息技術中的課件,再加上從未接觸過的老師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導致對信息技術無法熟練的掌握運用,并沒有真正發揮出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應該認真挑選制作與課本內容相符合的課件,這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該避免課堂陷入模式化,注重豐富化課堂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一)完善具體教學模式
1.教學活動網絡化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可以讓教學活動更具網絡化特點,讓過去單一的教科書教學模式得到有效改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取網絡教學資源,讓學生自我認知水平得到提升,自我理解程度得到加深,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前預習、分析問題[。
2.信息交流及時化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構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如利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就可以讓師生之間針對學習問題進行及時探討。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此類平臺完成作業布置、作業回收以及作業評價工作,保證信息交流及時化。學生可以在填寫作業后上傳至班級QQ群中,而在具體作業完成中,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在線交流。在作業完成后,筆者可以進行及時批改。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作業完成效率得以提升,同時可以通過作業完成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的人們總是更容易對電子產品產生興趣,因為電子產品可以更直觀的將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圖像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人們對于圖像的畫面更容易記住。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得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程度的改變,老師在運用這個教學方式的同時,對自己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有著潛移默化的改變,這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是有利的影響。不再會想以往一樣,課堂里處處都充滿著壓抑的氛圍,學生在這樣緊張的氣氛下,承受著極其大的壓力,不敢有一絲的怠慢,所以在這種心理狀態下,雖然他們可以按時的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但是學生對于這種學習狀態感到極度的枯燥乏味,對語文學習很難有較高的興趣,他們對于語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淺顯的認知上。而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將會大大的降低課堂的壓抑氛圍,增加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幫助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知層面,對整個教學課堂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
在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的授課方式就是依據課本上的內容依次的為學生講解,如果是比較難之類的,僅憑借老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就相對難以理解古人為什么要這樣形容,學生的思維也會受到局限。而借助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更加直觀的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其中的內容,也可以擴寬學生的思維,并且可以讓老師有更多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老師的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增強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比如某一文章中,作者的描寫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這就需要學生有活躍的思維來發揮想象力,想象作者描繪的場景。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作者在文中描述的景象展現給同學們,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夠很好的感受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候的意境。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運用思維能力將文字轉換為更容易理解的圖像。
(四)開發學生思維
作為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的語文,在課堂上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僅僅是要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對于每一篇課文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的理解,以及對課文中用到的句式和修辭手法熟練掌握。但是對于老師僅僅通過口頭的講述,一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普遍難以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降低了課堂效率。所以,為了能夠使得每一個學生都充分的理解老師所講述的課本知識,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正在學習的語文課本中的句子用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再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著根據看到的圖片進行分析句子在語境中表達的意思。
三、結語
綜上可知,信息技術讓小學語文教學豐富多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使得學生注意力集中。老師通過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卜師文.融合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1):128.
[2]譚爽.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J].學周刊,2020(06):148.
[3]顧燕群.淺談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助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