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禾欣
[摘 要] 新時期,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居民消費能力、儲蓄水平均顯著提高,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據此,本文以探析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影響因素為目的,參照相關經濟學理論,研究介紹了可能會影響到儲蓄存款余額的因素,并使用Eviews軟件,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對這些因素進行實證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城鄉居民 儲蓄存款余額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0.48 文獻標志碼:A
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對國家經濟、居民生活、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均具有一定影響。因此,眾多學者采用多種方法研究影響儲蓄存款余額的因素,分析其中的規律,了解儲蓄存款余額和國家經濟發展的關系及其自身的作用機制,以便正確引導儲蓄行為,從而產生更多的正面經濟效應,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一、影響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因素綜述
人均可支配收入,參照“經濟學原理”可知,可支配收入越多,儲蓄存款越多,二者具有正相關關系。
商品價格,參照“供需規律”可知,生活用品,如米、面、油、鹽等需求變化程度低的商品,其價格變化對需求影響小。但如奢侈品這類需求變化程度高的商品,其價格變化對需求影響大。商品價格對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直接影響,因此,對儲蓄存款余額也有影響。
名義利率,參照“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可知,利率決定貨幣投機動機,利率較高,投機動機增強;利率較低,投機動機減弱。
通貨膨脹率,參照“一般經濟學理論”可知,通貨膨脹現象出現在銀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時,這表示等量貨幣購買力減弱,此時居民儲蓄貨幣的動機下降,購買商品保值的動機更高[1]。
實際利率,參照“一般經濟學理論”可知,名義利率相較于通貨膨脹率更高時,即實際利率高于零的情況下,貨幣儲蓄才會增值。相反的情況下,不僅不會增值,還會降低居民實際消費能力。
國家政策自改革開放發展至今,我國經濟體制呈現出了由計劃經濟逐漸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變化,例如1998年后,醫療、教育、養老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出現了明顯變化,提高了居民基本生活成本,又因社會保障制度并未完全構建起來,儲蓄成為居民貨幣保值的重要方法。本文建模分析,以隨機變量u指代國家政策。

統計學檢驗如下:具體檢驗內容包含擬合優度、方程整體線性以及變量顯著性、參數區間設計等,以此明確本研究的價值與可靠性。確定顯著性指數為0.05,當指數低于0.05時表示研究可靠[2]。結合F分布表進行計算,獲得本研究具有95%的可靠度,影響因素極顯著成立。這表明,使用線性回歸模型所呈現的方程關系十分明顯,但是不代表每個變量所受到的影響均是強烈的。因此,本文根據影響力大小,選擇保留相關因素。最終經過檢驗,得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均屬于影響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重要因素。這三個影響因素均通過了合優度、方程整體線性以及變量顯著性、參數區間設計的檢驗。
根據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可知,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下述兩點:其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其二,通貨膨脹率。但是利率對儲蓄存款余額影響不大,可以忽略不計。根據“西方經濟學理論”可知,利率與儲蓄存在正性相關關系,主要原因是利率變化影響居民儲蓄收益。但是,本研究所得結果顯示,利率并非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居民日常消費感知利率變化的靈敏度低,投資理財意識薄弱,因此,利率降低時居民不會立刻抽出資金,仍以儲蓄作為主要理財方式;第二,我國金融市場尚處于發展階段,居民可選的安全性高的理財方式十分單一,即使居民想要改變投資模式,也缺乏更好的選擇;第三,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消費、投資均存在較大的風險,使得居民消費、投資顧慮較多。側重考慮未來的養老、生活以及家庭日常開支等問題。這種現象在鄉村表現得更加明顯,居民不得不為養老籌集資金。在城市中的體現則是房價上漲,相應貨幣政策落后,居民日常生活開支加大。購房支出耗費了大量錢財,但是月工資水平有限,居民為了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一部分居民進行購房儲蓄,一部分居民貸款購房。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導致不論利率變動情況如何都很難影響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同時這也是本研究結果不包含利率的原因。
三、發展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下述建議。儲蓄存款余額是重要的社會經濟建設資金來源,高水平的余額能夠為國家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高儲蓄存款余額還能夠反映出居民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信心以及自身高品質的生活狀態。此外,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儲蓄存款余額與消費具有高度相關性。因此,若存款余額持續上漲,會對消費產生負面影響,阻礙經濟發展。這就需要明確儲蓄存款余額對經濟發展影響正負的臨界值。
第一,相關部門應當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平均生活水平,增強居民生存能力。城市居民和鄉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純收入,長期以來都是評價一個國家居民生活狀態的最重要標準。同時,這也對儲蓄存款余額變化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相較于其他經濟發達的國家,我國目前居民人均收入仍比較低,對外表現為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居民人均收入,對內表現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異大[3]。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努力建立更加科學、合理和完善的收入管理機制,一則不斷提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二則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第二,促進經濟發展,不斷推進產業結構改革升級。通貨膨脹率也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內容之一,根據上文分析可知,通貨膨脹率對儲蓄存款余額也存在較大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當采取指導和指引等措施,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時注重改革與調整市場結構,逐漸推進集約化經濟模式的形成進程,發揮消費、投資和出口的作用,拉動經濟發展。
第三,培養居民投資意識,引導居民樹立正確消費和投資觀念,使其在理財過程中,綜合應用儲蓄、基金等多種金融手段。具體來講,儲蓄存款余額的提高表示居民收入提高,但是若儲蓄存款余額過高,也不利于經濟發展,這表示股票、基金和債券等其他金融企業發展受到了制約。同時,較高的儲蓄存款削弱了居民貨幣增值的整體能力。對此,相關部門需要進行引導,向居民普及更多投資理財知識,引導居民綜合運用多種投資理財方式,充分利用資金。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存款余額必定會不斷增加。對此,科學的投資組合就顯得更加重要。引導居民改變單一的儲蓄投資方式,實施組合投資,有助于提高資金使用率,更好地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總而言之,合理控制影響儲蓄存款余額的因素,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雖然國家政策的影響力度并未在模型中體現出來,但是歷史經驗表明,其作用仍是不可忽視的,必須引起各方重視。相關部門需要致力于經濟建設,提高居民收入,做好引導工作,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星星.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影響因素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5):167.
[2]趙敏.我國實際利率與居民儲蓄相關關系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 0 1 7 .
[3]張學鵬,萬晶晶.中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6,17(05):91-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