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通過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用思想品德的有關內容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思想品德課產生親切感,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
【關鍵詞】義務教育;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
一、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首先,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生活巧妙地與知識結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其次,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從生活實例中分辨出社會所提倡鼓勵的道德行為和被社會摒棄的非道德行為;最后,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判斷力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品質的提升。
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一)結合生活經驗導入新課
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因此思想道德的高度也不同,生活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仔細觀察學生的生活特點,分析學生整體的生活環境,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還應當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課堂導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主題。
(二)構建生活化的課堂學習情景
1.根據生活情景學習新課。情景模擬是在課堂上體驗生活的最佳途徑。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設置情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兩代人的對話”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扮演家長和學生,讓學生感受家長的不易,從而更好地理解家長。
2.實際問題進行新課學習。教師通過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都有哪些喜歡的社交軟件,有沒有聊得好的陌生人,贊不贊同網友見面等問題,學生在聽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時就會熱烈討論,教師便可了解到學生的網絡人際交往情況和安全意識,進行課堂教學時,向學生講解網絡交往中應注意的問題和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3.運用多媒體創建情景。多媒體教學能夠利用視覺聽覺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學習“我愛我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白己和父母的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拍照或者錄成視頻與大家分享,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和分享的樂趣。
(三)在實踐中感悟生活
許多思想品德知識都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開展實踐活動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尋找道德的制高點。比如在學習“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怎樣才是負責的公民,學生便會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做一個樂于奉獻的公民的樂趣,將學習和生活結合在一起。
三、結語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教師要精心準備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礎理論知識之中,使學生處于自覺的、體驗生活式的學習中。在個性化的思考、小組合作式的討論氛圍中,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生活情境再現于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在知、情、行相統一的生活化教學中,觀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內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學生的身邊,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劉健峰.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9(8).
[2]王珊珊.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探究[D].渤海大學,2016.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