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摘要:本文通過隨機抽樣調查信陽高校學生運動損傷情況,包括不同性別和年級及參與的項目、受傷的關節及產生原因、損傷發生的環境以及損傷后的處理等內容。結果表明,損傷多發生在運動訓練時,膝和踝關節受傷最常見,集中在擦傷、扭傷、拉傷這三種,其中扭傷的概率最高。因此,在今后應加強學生的準備活動意識,以及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幫助學生提高技術水平,培養大學生科學鍛煉的水平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運動損傷;原因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的行程中爆發的傷病。在大學的體育課與課余鍛煉時運動損傷經常發生,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工作都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分析大學生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運動損傷有關方面的因素,對于制定保護措施和預防運動損傷具有重要意義。
一、調查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以信陽市4所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隨機抽取100名同學進行訪問調查并填寫問卷,對問卷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00份問卷真實有效。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萬方等網站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對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2.訪談法
通過與4所大學的體育教師以及輔導員的溝通,加之與部分學生的交談了解在校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相關信息。
3.問卷調查法
對信陽市4所大學在校學生采取隨機抽取方法,抽取100名學生填寫了100份問卷,收回1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95%。
4.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調查以及訪談了解的相關數據資料運用Excel進行數據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發生損傷時所從事的運動項目
根據表1結果發現,大學生進行籃球運動或比賽時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最高,說明在學生身體情況對于強對抗更易出現運動損傷,他們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但在田徑、健美操、羽毛球這種大強度沒有對抗的運動中,學生們也會比較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說明大學生體質水平較低,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一般,缺乏較強的運動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運動損傷的易發部位
通過表2結果表明,運動損傷以踝關節受傷最常見,占所有損傷的40%。說明學生針對踝關節肌肉力量的鍛煉不夠充分,需要加強。發生運動損傷相對較多的部位還有膝關節、腰背部,其次是腕關節、肩關節和肘關節。由于從事的運動項目影響,需要學生加強對參與運動項目相關的關節肌肉群的鍛煉以及自我保護。
(三)發生運動損傷的場合及其原因
通過表3調查發現,爆發損傷最多在運動訓練(46%)時,課外活動(29%)也是損傷產生的高頻區域。而準備活動不足、身體狀態、個人的技術水平與掌握技術的能力等,均是最終造成運動損傷的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充分的準備活動有利于身體的溫度升高,降低中樞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進而保證內臟功能惰性下降,肌肉粘滯性降低,關節舒展性提高,以利于人體在運動中的適應性和靈敏度,降低意外損傷的發生率[1-2]。而在體育課或運動訓練時,老師應注意提醒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并且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技術指導,培養學生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3]。
(四)大學生運動損傷的常見類型
如表4所示,扭傷和拉傷發生的概率最多的,而原因是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肌肉、韌帶和關節沒有完全運動熱身好,沒有適應體育課、訓練以及比賽的需要。并且在體育運動中因為過度興奮而做出超出運動能力的過激行為也會出現運動損傷。既往研究也認為在日常生活和體育鍛煉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多是由于不合理的危險行為導致的。該結果提示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杜絕麻痹大意,盡可能的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
(五)損傷后的處理措施
通過調查研究,在發生損傷后大多數學生是首先停止一切活動,因為這樣可以首先最大限度杜絕傷病再次惡化,其次是進行局部冷敷,后期包扎,按摩等不同形式的處理。它們都能最大限度緩解運動損傷的疼痛,而采取這些積極的治療手段也是學生長期積累學習、發現,甚至老師教授的知識。但無論與否采取這些緊急處理措施是延緩運動損傷最為重要的過程。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不同性別的損傷情況
在調查問卷統計結果中,其中男生出現受傷的概率為42%,比女生少16%。說明由于先天身體條件以及后天接受不同層次強度的鍛煉,男生較女生相比身體稍強壯,肌肉骨骼成分較好,所以受傷比率較低。
2.不同年級在不同項目受傷情況
而大三年級41%的損傷率,大二31%的損傷率,也側面表現隨著課程深入和量度的增加受傷概率也上升,面對大四(12%)臨近畢業課程基本結束,大一(16%)剛到課程較少,出現的受傷比率就相對較低。面對不同人群參與不同項目中,籃球占到38%位居最高,而田徑(16%)、健美操(13%)、羽毛球(18%)也不少。并且受傷多出現在踝關節(40%),膝關節(34%),這些在籃球運動中常見的損傷。
3.各種因素在不同條件下造成損傷的情況
運動訓練時和課外活動的運動損傷發生率高,正是由于準備活動不足,加上身體狀態不好、技術動作錯誤、活動發發不當、缺乏保護意識等這些因素造成。由于這些因素造成了扭傷、拉傷、擦傷等,所有這些問題結果都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是最終導致大學生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采取處理措施如停止活動、局部冷敷等都是由于運動損傷長期出現而積累總結的經驗。
(二)建議
1.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學習自我保護方法及技巧,規范動作技術要點,注意把握技術運動的節奏,堅持全面、頻繁、循序漸進的鍛煉,切記不要太快。
2.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對運動量、運動負荷、運動項目、運動時間的安排均應符合學生的發展的需求,并且加強易受傷部位肌肉關節力量的練習。
3.加強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對學校運動場地及場地附近的建筑物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運動場地、器材設備存在的隱患。
4.加強健康思想教育,普及基本的急救知識。校醫院也需要做好醫療保障工作,加強有關運動損傷修復方面的教導,使體育鍛煉真正成為人們健康長壽的法寶。
參考文獻:
[1]曾小金.運動訓練經歷大學生功能性動作篩查結果與分析[J].學術問題研究,2014,2(4):34-35.
[2]李維維,孫旋,徐澤華.不同性別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基本常識認知情況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3(12):179.
[3]林莎.成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應付方式與抑郁的關系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