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鋮
摘要: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不僅需要“滿腹經綸”,擁有干凈整潔的“儀容儀表”也同樣重要。隨著上海嚴苛的垃圾分類準則的出臺,垃圾分類工作再一次成為相關部門的重中之重,成為市民心中的頭等大事。究竟什么是垃圾分類,我們要如何進行最為有效的垃圾分類呢?
關鍵詞:垃圾分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
一、引言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只有做到內外兼修,才能夠得到他人尊敬。一個城市只有即完成了內在的文化底蘊工程建設,又完成了“面子”工程,才能獲得別的城市的認可。現在不僅人與人之間競爭激烈,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有很激烈的競爭。每一個城市的規劃者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內涵以及外在形象。自從上海率先實施“垃圾分類”之后,各大中城市便陸續也出臺了各自的垃圾分類準則。
一提起“垃圾分類”,我們的腦海中可能首先會蹦出日本或者北歐那些發達國家干凈整潔的路面,我們可能會羨慕他們的分類原則和人們的完成度以及執行力。但是,我們大可不必羨慕他國,當你看到下面這行字“回收,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舊電腦、廢報紙”,你是否跟著這熟悉的調調念了出來,又是否想到了我們中國的獨有行業“廢品回收”。其實在中國,對于垃圾回收人們一直是有這個概念的,只不過此次的更為嚴苛的垃圾分類要求,目的就是將資源更有效的利用起來。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走進了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并提出了“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習總書記將“垃圾分類”工作定義為“新時尚”,這個所謂新時尚,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人們追求真善美的意識。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新時尚 [1]。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宣傳推廣,娛樂明星們也在發揮著他們自己的號召力,楊洋等明星開始背上一個極其可愛別致的“垃圾桶挎包”,以此來用切身實際號召粉絲們一起進行垃圾分類這個大工程。
二、原因與分析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項分類工作呢?垃圾分類工作其實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水平的象征,是一種符號和文化底蘊,它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所有人們的文化素質,更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規劃者們的管理水平。只有垃圾隨著生態系統的不斷被破壞,人們對于“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的意識才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的重要性,就像隨處可見的標語橫幅上寫著的一樣“混放是垃圾、分類成資源”。“垃圾”它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應該被人們定義為“廢物”,分完類的垃圾應該與寶貴的資源之間畫上等號。隨著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加,資源使用的不斷緊缺,垃圾分類工作刻不容緩。
垃圾的有效分類到底可以為我們帶來什么“福利”呢?一是避免資源浪費。我國現有的垃圾處理方式包括填埋和焚燒,造成了填埋垃圾的土地浪費,焚燒過程投入資源的浪費,還會產生大量危害健康的有毒氣體和灰塵。二是遏制垃圾的產生,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三是如果延續我國現有的垃圾處理方式,對環境的污染是我們難以承受的[2]。
回頭來看最初提及的這幾個國家,我們可以從中借鑒到一些方法與措施。日本實行以公民參與為中心的多主體協同治理機制。在垃圾分類管理中,以公民參與為中心的治理機制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法律制約、宣傳教育、監督懲罰與扶持激勵機制共同作用于這個系統,從不同的方面促使公民與公民團體發揮能動作用[3]。
從人口和面積上來看,德國著實不能被稱為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國。每年每個德國人制造約617公斤生活垃圾,遠遠高于歐盟人均水平(481公斤)。這么多的垃圾,依靠傳統的焚燒或者填埋手段進行處理,顯然不適合德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國土較小的高度工業化國家。為此,德國人自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至今已走過115個年頭,建立了全世界最成功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4]。
三、方法與探究
通過日本與德國的成功經驗我們其實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一)完善垃圾分類的法律標準
日本、德國這兩個典型的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表明,一套比較完善的垃圾分類法律法規系統是進行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基石。只有體系建立并健全,才能有序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而一套較為完整的垃圾分類法律法規體系應該涉及到垃圾分類相關的基礎性法律法規以及后續的環境保護法則。這些法律法規不應該僅僅是地方性的,有一些應該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此外,與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部門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應該相應出臺。具體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加快垃圾分類基礎建設
當前我國實行的垃圾分類標準是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其中,后三類均為不可回收垃圾。[5]由此可見,可回收垃圾只占有1/4的席位。現如今就業壓力巨大,失業人數有增無減,此時政府完全可以設置一些垃圾分類的人員崗位,讓他們將垃圾進行再細化、再回收。各地政府都應該加緊出臺更為細致嚴苛的垃圾分類制度體系。
(三)實行垃圾分類獎勵體系
小時候,父母為了鼓勵我們去做好一件事情,會用吃的鼓勵我們。上學時,老師們會用獎狀來鼓勵優秀的學生。工作了,老板為了鼓勵員工努力工作,會用金錢來激勵他們。那么,對于垃圾分類工作,我們是否也應該實行激勵機制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了獎勵才會更加拼命。政府可以對于垃圾分類意識較強的市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一定的激勵。
(四)提高垃圾分類意識
最新的一季《奔跑吧》節目中有一期是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兩位成員去廚余垃圾二次分揀的現場。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陣陣惡臭襲來,在那里工作的環衛工人不僅要忍受惡臭,更要有一雙火眼金睛來找出不屬于廚余的垃圾。短短十分鐘的視頻內容就發現人們的分類意識極其薄弱,幾乎分秒都會被找出不屬于此處的垃圾。
垃圾分類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有這個潛意識,并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現在的網絡媒體如此發達,相關部門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及娛樂明星的宣傳效應來向公眾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前段時間上海嚴苛垃圾分類規則出臺后,人們為記清楚垃圾種類,不扔錯不受罰,也編出了許多朗朗上口的歌謠。人們在嬉笑玩鬧中記住了哪些屬于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垃圾。
(五)運用科技手段完善垃圾分類
現在科學技術進步如此之快,但是涉及垃圾分類領域的發明少之甚少。所以在大力推行垃圾分類的當下,科技應該在垃圾分類工作上起到推動作用。
四、結語
推行垃圾分類,貴在堅持,重在養成。關鍵加強科學管理,進行深入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我們都能認識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更多人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一起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作貢獻,為生態文明建設增添力量。
參考文獻:
[1]韋林枚.如何理解“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J].廣西城鎮建設,2019(06):10-11.
[2]長青.垃圾分類恰逢其時[J].方圓,2019(13):4.
[3]呂維霞、杜娟.日本垃圾分類管理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 (01):39-53.
[4]本刊編輯部.垃圾分類__國外經驗與啟示[J].廣西城鎮建設,2019 (06):26-35.
[5]王坤巖.建立和完善垃圾分類長效機制[J].中國國情國力,2019 (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