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蕾
摘要:質量的風險控制是場地環境調查監測的重要支撐。結合技術規范以及工作實踐,對監測計劃制定、監測實施、監測報告編制等各工作環節進行分析,識別出其中存在的質量風險。同時從規范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方法,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強化現場管理,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水平等角度提出質量控制策略。
關鍵詞:場地環境調查監測;質量風險;質量控制
場地環境調查監測的質量對于地區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有著支持作用。關于場地環境調查監測的質量需要通過專業的設備和手段進行控制,從計劃到結果通過各個環節的加強全面提高質量水平。
1、場地環境調查監測質量風險識別
1.1監測計劃制定
1.1.1收集資料
①確定資料完整性
場地資料是調查監測工作的基礎,需要達到相關技術規范給出的清單要求。重要資料缺失,會對制定監測方案帶來極大阻礙。
場地資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場地所在區域的自然和社會信息及相關政府文件;場地的使用與變遷記錄、區域環境資料等。若調查場地和周邊場地存在相互污染時,需收集周邊場地的相關資料[1]。
②保證資料準確性
資料信息來源多樣,種類豐富,錯誤、過期的資料會對收集整理工作產生干擾。因此收集后,需對資料進行核對,避免錯誤資料被利用。
1.1.2監測范圍、對象、項目確定
核查后,制定監測方案。其中包含監測對象、項目和范圍等基礎內容,還需確定采樣、安全防護及樣品監測方案,確定質量保證和控制程序,明確監測的覆蓋范圍,監測點位設計及監測對象涉及的檢測環境要素完整性,監測項目的囊括國家及地方要求的完整性,及滿足環境標準,若無明確的方法,要及時溝通、討論,修訂監測方案[2]。
1.2監測實施
1.2.1樣品采集和運輸
現場采樣需注意核查布設點位的合理性和采樣的可行性。應特別注意現場環境復雜多變,若發現預先布設的點位不適宜采樣,則需及時進行現場調整。注意調整后的合理性,不能與原監測方案要求相違背。
采樣是場地環境調查監測的重要步驟,違規采樣帶來的誤差遠超過實驗分析。對監測的全過程控制已成為普遍要求,作為樣品流通的起始,采樣時需遵守監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需要現場測定必須現場作業,實驗室送檢的項目,要及時分裝、安置,特殊項目樣品要冷藏。
1.2.2樣品交接和分析
實驗室分析是獲取數據的最終環節,要按照監測計劃選擇適宜的分析方法,以保證數據精度可以滿足相關質量標準、排放標準等的要求。實驗室應按照計量認證體系要求,嚴格落實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方案,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1.2.3監測報告編制
①數據的完整性及合理性
監測報告包括數據的匯總、分析及形成報告等。要確保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邏輯性,重要信息不可缺損;數據進的邏輯關系需密切關注。同時需關注監測的數據與現場信息的一致性,讓避免出現如有實際污染卻無檢測結果的情況。
②結論的可靠性
監測報告一般需得出相關結論,以此作為整個工作的“產品”,則必須監測結論嚴格確認。需要做標準符合性判斷的報告,編制時要注意標準的變更情況,對有標準限值的分時段執行,要特別注意時實更新。此次,有必要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生成調查結論的報告,編制時要審核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如所用公式、模型的適用條件,必要時給出結果不確定度,確保結論科學嚴謹。
2、場地環境調查監測工作質量控制策略
2.1規范流程,落實責任
規范作業流程,是質量工作的制度保證。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確定場地環境調查監測的資料收集、現場探查、監測方案制定、監測的實施、報告的編制等標準化程序。明確各程序中的詳細步驟,形成標準化的記錄,如資料清單、現場的勘察記錄、人員的訪談記錄、監測的任務單、現場的采樣記錄、樣品的流轉單、樣品的分析記錄、監測的報告模板等。各表單中字段內容嚴格依據技術的規范及標準方法去設置,通過填寫表單,對人員的工作進行規范、提醒、約束。建立三級審核記錄,設置人員的權限,按照權限填寫、審核記錄,通過記錄的提交與流轉,以此推動工作進行,同時通過記錄的痕跡來明確人員的責任。規范的工作流程與責任的落實,有效避免了因人員疏忽而導致的工作環節缺失問題。
2.2優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場地環境調查工作的環節多,數據量大,可以借用多種成熟的技術,來優化工作方法,并提高工作效率。用3S技術輔助點位布設,提高點位的精確度;用數據庫技術實現文檔資料自動化管理,有利于查詢、引用和歸檔;優化記錄數據的填寫方式,對于部分數據可以通過選擇下拉菜單進行填寫,規范填寫內容;用設計數據管理系統來進行項目的統一管理,統籌各環節的進度安排,統一管理記錄數據的表單格式,計算、分析、統計監測數據,以此自動生成制式的表單。優化工作方法,部分人工由自動化代替,可以有效避免人為因素產生的偶然錯誤。
2.3建立全過程質量控制指標體系
貫徹落實CMA計量認證的相關要求,對監測工作各環節、各指標實現質量手段的全面覆蓋,可以采用空白值、方法檢出限、靈敏度、線性范圍及平均相對偏差、相對誤差、加標回收率等系列指標來建立起指標體系,以此定量地描述數據的可靠性。
2.4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準
人是質量管控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場地環境調查監測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和職業素養直接決定了監測質量。場地環境調查監測涉及范圍廣、細節多、專業性強,目前政府環境監測機構對監測人員有持證上崗的要求,而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則沒有相關要求。為提高團隊專業水平,對于場地環境調查監測機構,需要建立人員培訓機制并保障良好運行,提高人員的專業水平;對于行業管理部門,應當采取職業資格管理和自律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制度,要求從業人員參加國家的相關考試,持證上崗;另一方面制定行業公約和準則,增強從業人員質量意識、職業素養。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場地環境質量監測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涉及了多個步驟和環節。提高環境質量監測的水平,就要從各個環節入手,嚴格把控,提高專業人員素養,全面提高質量控制和風險對策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叢.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與修復對策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5(02):29-32.
[2]葛曉陽.城市有機污染土壤評估體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環境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