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雅
【摘要】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實現了人手一部手機局面,極大程度上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手機在學生群體中也十分常見,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的同時,也方便了學生自主學習。但隨之學生沉迷于手機的問題也逐漸出現,嚴重干擾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本文旨在探討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優化班級管理。
【關鍵詞】 ?班級管理 初中生 手機使用 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98-01
隨著學科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工具悄然發生了變化,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種,在互聯網時代下,拓寬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令學生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而隨時隨地學習。但隨之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有學生以學習或與家長保持聯系為由使用手機,實則用在玩游戲、聊天、逛貼吧、追星等與學習聯系不大的事情上。甚有學生在上課時也在玩手機,分散注意力,不知老師所云。休息時也迫不及待玩手機,影響了正常的休息。甚至于有學生用手機直接搜索練習題答案,懶于思考,雖然作業做對了,卻沒有真正掌握知識。不難發現,學生不正當使用手機的問題日益突出,對學生手機使用問題的重視,成為了班級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一、做好榜樣,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學生濫用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受周圍人的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會不自覺想去玩手機,同時在學習時周圍人玩手機也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干擾,分散學生注意力。因此,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做出榜樣,在課堂上,在學生自習課中應該避免使用手機,更不應該讓手機干擾學生的學習,給學生良好的師者風范。另一方面,作為班主任,有義務建立緊密聯系的家校共育機制,讓家長也做出榜樣,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在學生做作業時應該給學生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而不是在學生旁邊,致使手機干擾學生的學習。以此,讓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令學生養成自律的意識。
比如有學生反映,在班級中,看到其他同學在用手機玩游戲,于是便跟著玩。比如老師在課堂上接聽電話成為了學生辯駁老師的理由。比如,有的學生在家里沒辦法靜心做作業,原因是周圍的長輩在旁邊玩游戲玩得不亦樂乎等等。周圍環境對學生的想法有著導向作用,因此,當周圍榜樣發揮作用時可以很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沉心于學習中。因此,教師可以交給家長理智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做好榜樣,從而正確引導學生。
二、轉移注意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
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社交聊天、電影電視等反映著學生內在的心理訴求,因此,一位智慧的班主任,應該全面挖掘學生心理訴求,幫助學生轉移注意力到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中來,發現美、實踐美、創造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比如班上有一位女同學,在社交軟件中十分健談,見解獨到,時不時用手機發帖,和網友互動,而實際中這位女生十分內向,極少積極主動和同學聊天。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其是學生自卑心理在作祟,由于學生樣貌不是很出眾,學生感覺周圍的同學都看不起她,通過手機虛擬的世界,她可以和網友暢所欲言,找到了知己從而找到了自我。學生如若長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這種情況在班級中十分常見,甚至有學生在課堂上也拿出手機,查看與網友的互動。于是筆者就此開展“我自信,我美麗”的主題班會,旨在讓學生懂得自我源自于自信,美麗源自內在,讓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發展興趣特長中來,轉移到現實中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再比如班上一個典型的案例,一位學生沉溺于手游,不分白天黑夜都在玩游戲,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也影響到了周圍學生的學習。學生的聰明也盡顯在游戲中,但不論老師好說歹說,學生依舊無動于衷。學生的家庭背景暗示了學生的渴望被關注的情感訴求,那就是父母親長期在外工作讓學生覺得父母親根本不關心他,于是想以這樣的方式和父母親進行抗議,筆者和家長積極溝通,讓家長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以親情關愛解開了學生的心結,讓學生成功脫離了手機游戲。
可見,處于初中時期的初中生,沉迷于手機和學生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班主任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效能。
三、正確引導,使學生理性學習
手機作為互聯技術的良好載體,集便利性、信息豐富、,快速溝通于一體,實現了人們生活劃時代變革。對于學生學習而言,學生如果能夠理性地使用手機,比如利用手機增長見識、關注國家大事、搜索學習資料等,將有助于學生學習。班主任應將班級管理中學生手機使用問題視為一個可探討,不避諱的問題,發揚民主,引導學生自律,讓學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理性使用手機幫助學習。
比如班會課上,筆者曾開展過“手機改變我的學習”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在民主、開放、平等的環境中探討如何理性地使用手機,筆者首先分享自己使用手機的日常,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并帶動學生的熱情。大部分學生能夠從“查找資料、方便聽英語、方便、信息量大”等方面進行分析手機帶來的正面的影響。而當筆者提及不正當使用手機帶來的危害時,學生陷入了沉思,“經常看手機導致近視”、“浪費時間”、“存在著詐騙”等等,接著就這兩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理性使用手機”的問題,讓學生準確認識智能手機這一新的雙刃劍,激發學生自律意識,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從而幫助學生學習與生活。
總之,濫用、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在班級中日益突出,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重視引導學生理性使用手機,優化班級管理。
[ 參 ?考 ?文 ?獻 ]
[1]姚軍賢.“互聯網+”時代班主任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J].新校園2018(3):187-187.
[2]于懷東.如何改掉學生“機”不可失的習慣——淺談使用手機對學生的影響和班主任管理舉措[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