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輝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內容的不斷深入實施,教師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通過活動型課堂的建設來調動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學科知識,并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本文通過對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建設的分析,探究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具體實施策I咯,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活動型課堂;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高中階段的政治課堂是學生進行政治文化課程學習的主要陣地之一,教師通過高中階段的政治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基本素養,讓學生形成積極且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念。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通過對活動型課堂的打造,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及交流活動提供一個平臺,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而活動型課堂便是新課程理念下提出的新式教學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活動型課堂的教學理念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
一、活動型課堂概述
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明確提出了“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理念。活動型課堂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在課堂上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培育學生學科素養的一種有效課堂。高中政治教師營造活動型課堂時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將“講授型”課程轉變為注重構建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政治活動型課堂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實現了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科素養的提升。
二、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開展的注意事項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思維水平、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式等存在差異,所以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教師要想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活動型課堂的建設必須要遵循以下四點要求:第一,教師要做好課前教學準備工作,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資料收集或是工具準備;第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對活動的開展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并提出具體的活動要求;第三,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活動的組織,以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第四,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并且要依據政治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合理展開,進而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第五,活動型課堂的建設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以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的開展方式
(一)打造政治活動型課堂,要注重學生實際體驗
在高中政治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相應的體驗活動來引導學生體驗實際的生活,以豐富自身的情感。這種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并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展開,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充分調動,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讓學生以更加活躍的心態投入政治學習過程中。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并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政治課的有效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時代精神的精華》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把一些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視頻呈現出來,當學生觀看完視頻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案例讓學生分析時代精神的內涵是什么,并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理解的時代精神,最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的實際體驗。同時,學生在交流中又了解到不同的觀點,這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相互討論的活動型課堂上,政治教材內容之中的“精神”以多樣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呈現,學生對“精神”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加深,其學科素養也逐步強化。
(二)打造政治活動型課堂,要激發學生思維熱情
高中階段的政治課學習主要是以一些基本概念、觀點的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對某一政治知識點產生不同程度的理解,教師可以根據這種情況開展相應的議論型政治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學生圍繞一個問題展開積極討論或辯論,根據自身的理解,發表白己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式。議論型課堂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產生。同時,教師要積極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討論進度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例如,教師在教學《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型的辯論賽。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實情設置一個主題,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讓小組成員合作對主題進行辯論。這種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有助于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借助活動型課堂,每個學生自身的優勢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其不足之處也會逐漸完善,進而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三)打造政治活動型課堂,要優化教學方式
在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建設過程中,教師應該格外注重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應用,根據教材相關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探究的合作學習模式,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模式來解決相同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小組學習情況及個人表現進行適當的點評,也可以采用學生白評、互評等多種方式,針對學生在政治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態度、過程、結果等進行講評,以便全面了解學生,讓學生對自身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學生政治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一突破,讓學生建立起一個更加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打造政治活動型課堂,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所提出的具體要求是要凸顯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呢?第一,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以及生活實際情景有機結合,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將近期以來國內外發生的大小政治熱點話題合理地融人政治教學過程之中,通過這種方式來擴大學生的政治視野,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科素養,以及綜合政治素質。第二,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際的教材內容為教學中心,營造出相應的政治學習氛圍,構建出和諧且友好的師生關系。第三,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特點,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并將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時政知識合理地導入課堂學習過程中。
四、結語
在新課程內容改革的整體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應當注重活動型課堂的建設,借助現代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創設符合教學要求的課堂活動,從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整個活動型課堂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真正達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成厚.探索新課程理念與高中政治教學的實時融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 47).
[2]吳秀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 (11).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