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仁
摘要:道路工程的路基質量問題將直接決定其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載力以及使用期限,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道路行車以及行人的出行效率和人身安全。基于此,加強對道路路基病害的病因分析和處理經驗總結,對于后期提出針對性的提出有效可行的處理技術和解決措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就將道路路基工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工程中常見的路基病害問題以及針對性的處理技術要點,希望可以為進一步提升道路路基工程質量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道路工程;路基病害;處理技術;施工要點
現階段,我國各行各業的全面改革進程日漸深入,并作為現時代的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不同行業領域不斷向前發展。而作為促進經濟發展非常關鍵的道路工程領域,進一步推進其建設進程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道路工程的加快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種路基病害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道路工程的穩定安全使用。由此來看,加快對道路路基病害問題地有效技術處理是當前道路建設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
一、路基沉降病害和其有效處理技術
(一)路基沉降病害成因
路基沉降病害出現的主要特點表現在:道路工程的某一段線路路基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地面下降,最終形成的道路路面出現裂縫、坑洼或者出現大面積沉降等現象。造成這種問題主要是因為該路段的地基承載力不足,一般多為軟土路基區域。為防止出現這一問題,需要施工人員提前對施工路段的地質和施工環境等進行必要的考察,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最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實際施工時對軟土路基進行有效的技術處理,使其強度和硬度達到施工建設需求,否則,很容易在后期使用過程中造成地面沉降等問題。除此之外,在此段路基病害范圍如果存在過度開采地下水或者砂土等不良行為,同時在行為實施后也沒有對道路進行有效的加固處理,如果施工人員沒有及時勘探或者了解清楚,很容易造成道路路基出現沉降問題。
(二)有效處理技術
為了使路基沉陷病害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技術處理。具體來說,第一步要先把沉降的區域進行完全的挖除處理,將該區域所遺留的樹根、雜草、松散土質等相關雜質,然后對其進行加固夯實處理,確保其強度和硬度能夠很好的符合施工要求;第二,需要根據實際施工條件和周圍環境特點等因素,在全面綜合考量下,科學搭配填筑材料,同時根據選擇的填筑材料選擇最恰當的處理方法,如填筑材料為單一的細粒土,則采用人工填筑方式;如果選用了多種材料,則需要進行分層填筑操作,要注意每層的材料均為同一種,不可混合填筑。最后,需要對路基填筑施工作業中所需要填筑的材料松鋪厚度、填料尺寸和含水量等必要數據進行嚴謹細致的把控,嚴格確保每層的填筑材料壓實度符合施工標準要求,然后才能進一步完成后續填筑作業,只有充分確保填筑過程的規范嚴謹,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路基沉降病害的處理質量。
二、路基翻漿病害和其有效處理技術
(一)路基翻漿病害成因
路基翻漿病害的表現特點是道路路基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如地面開裂、裂縫等,同時在道路行車的荷載作用力下,造成開裂部位冒出泥漿。而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此段路基的土質很容易在降雨、降雪等氣候條件下,產生積水,或者此路段位于沼澤地或者鹽漬土等路段,這些都是容易誘發路基翻漿病害的主要區域。除此之外,路基翻漿病害也表現出一定的區域性特點,其經常出現在季節性冰凍區域,在這一區域,在其后逐漸變暖的情況下,其融化的冰水很容易堆積到路基中,增加路基的含水率,從而造成路基穩固性變弱,使其出現路基翻漿病害。
(二)有效處理技術
在進行路基翻漿病害的有效處理技術的探討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原因造成的病害事故,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技術方案。但是這些處理方法首先要完成的是全面嚴謹的考察和分析病害產生的主要原因,弄清楚病害位置路基結構殘存水的具體來源,然后才能選擇合適的技術方式進行有效處理。
春溶時期的路基翻漿病害。在對這時期的病害處理完成后需要對處理后的路基進行一定時間的補給供水。這是因為處理此階段的路基翻漿病害時,需要對病害路段進行完全的挖除處理,同時修筑盲溝用以補給水導流,主要用來排出原來遺留的積水,并對挖除后殘存的砂礫等軟弱土質采取換填的方式進行有效處理;或者采用手擺片石的施工方法,來提升施工段路基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能夠很好地滿足施工承載需求,然后接著采用土工膜鋪筑和路基路面鋪筑施工的施工方法,來有效的完成對原病害區域的翻漿問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該處理技術主要應用于二級及以下等級的道路施工。
高等級道路上的路基翻漿病害。對于這種情況下的病害處理,具體需要采用干拌水泥碎石樁排水固接處理方法,同樣的,該方法也需要進行補給水導流,用以排出原病害區域的殘留積水,并在此基礎上,采用透水性材料對路基進行相應的鋪筑施工,實現對病害區域的處理。
地表水深入道路路基造成的道路路基病害。基于此原因的路基病害,在實際應用技術處理時,需要確保處理后的路基不會再出現補給水滲透的問題。具體可以利用兩種施工工藝進行有效操作。第一種與在不同等級道路路段的病害處理方式一樣,均采用填筑透水性材料或者手擺片石的方式進行鋪筑施工;第二種則是首先將病害路段的路基殘留材料挖除,然后采用石灰擠密樁施工工藝對路基進行加固處理,接著填入相應的無機結合材料,最后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和流程要求進行相應的鋪筑施工即可。
濕軟地段的道路路基翻漿病害。基于此原因造成的路基病害,最合適的處理方式是土工合成材料處理技術。雖然該技術表現出較多的施工優勢,如操作簡便易學、高效低成本等,但是該技術對施工標準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病害路段的含水量較高,則需要準確計算設置路基的沉降固結期,才能進行有效的方式處理。
三、路基滑坡病害和其有效處理技術
(一)路基滑坡病害成因
具體來說,從成因原理分析,出現路基滑坡問題主要是因為道路路基出現滑動界面上的抗剪應力要小于滑動應力。從成因本身分析,則當路基邊坡在收到土體自身重力因素造成土體結構松散的問題,或者實際施工過程中開挖施工不規范以及誤操作等問題等,都有可能造成路基滑坡現象。一旦出現這一問題,滑落下來的巖體很有可能對周邊生態環境或者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直接影響道路的正常穩定運行,甚至可能會進一步擴增道路路基的損毀程度,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損失,應該在較短時間內有效處理此類道路病害。
(二)有效處理技術
抗滑樁技術。該技術主要是在路基邊坡位置進行合理設置,用以減少滑坡病害的發生幾率。在具體施工中要注意,根據實際施工需求合理設置處理抗滑樁樁身的穩定性、輕度以及埋置間距、深度、尺寸等施工細節。
填水、排水、截水等水資源處理技術。也主要用于減少因水資源對邊坡的沖刷作用等造成的滑坡病害。
填土反壓處理技術或者削方減載處理技術。主要用于緩解路基滑坡所承載的作用力,盡可能的延長邊坡的使用期限。
生態防護固結處理技術。該處理技術也主要用于減少水問題對道路路基產生的不好的影響,可以有效借助坡面網格或者框架錨索等施工工藝的防護功能,并種植一些符合當地氣候特點的植物,實現對路基邊坡的加固。
四、結語:
綜上所述,除上述常見的道路工程路基病害問題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的病害問題。總體上來說,不同影響因素對道路路基造成的影響也各不相同,采用的處理技術也千差萬別。但是在實際選擇處理技術時,應該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病害問題出現的成因,并結合相關的處理經驗,結合工程實際建設需求和施工環境特點,選擇最為合適的處理技術或者多種處理方法,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多的確保路基病害處理的高效高質,進而提升道路工程的運行質量,延長使用時限。
參考文獻:
[1]郝素靜.道路路基與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5):1864.
[2]張江.淺談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9):1856.
[3]徐德勇.道路路基工程病害的處理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9,(28):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