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群 王靜 南海燕 陶然
摘?要:2017年7月,濟南被列為“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全國第三批試點城市,筆者從闡述“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概念、總結借鑒各地實踐情況入手,立足濟南實際,思考分析城市雙修的本質及意義。隨后在濟南雙修實踐基礎上,探索提出建立雙修長效工作機制、改善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對策路徑,以期為其他城市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濟南;“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認識;思考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受歷史上“大拆大建”、“高樓大廈現代化”等錯誤城市建設理念發展理念的影響,許多城市也陷入了低質量發展的“泥潭”。隨著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等一系列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的召開,如何通過城市雙修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跨越發展已刻不容緩,成為當下眾多城市審慎思考的重要議題。
一、相關概念
2015年4月,前任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考察三亞規劃建設時,首次使用“城市雙修”一詞,概括三亞在修復生態環境、補齊城市短板工作中做出的成就。“生態修復”指用再生態的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城市修補”指用更新織補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筑,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二、濟南雙修工作實踐
濟南,山東省省會城市,“山、泉、湖、河、城”有機融合,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特色突出。近年來,隨著“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總體發展戰略的逐步落實,城市建設空間飛速拓展。同國內其他特大城市類似,也出現了市區山體裸露、河流水系污染增多,山體破損、泉水水源地破壞嚴重,綠色公共空間匱乏、風貌特色不鮮明、設施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充分發揮城市雙修工作的搶救、糾錯、惠民作用,有效破解城市病、深挖用地存量、實現城市轉型發展,對于濟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濟南城市雙修相關經驗
(一)聚焦城市主要問題精準發力,制定實施方案,以 “十大行動”為雙修工作重點
快速城市化累積的疊加問題,注定城市雙修工作必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臨千頭萬緒的修復、修補重點。從中擇出主線,是有序開展工作的必要前提。濟南找出生態問題突出、城市功能設施、空間環境、歷史文化保護以及特色風貌等亟需修復的區域,明確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重點任務。同時結合前期工作基礎,立足濟南實際,在實施方案中明確山體修復、水體修復、公共工業用地修復、服務設施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市形象風貌提升、歷史文化和泉水特色塑造、“一湖一環”核心區及城市重點區域風貌提升、綠地與公共空間增補、便捷出行度提升“十大行動”的任務要求、職責分工;制定試點期專項規劃、實施項目庫。
(二)強調統籌引領,編制城市雙修規劃,以行動計劃實現對雙修試點各項工作的系統指引
城市雙修涉及面廣,城市設計、建設實施等環節之間相互關聯性強,需要統籌、系統開展工作,具體來說,濟南在工作實踐中,建立了“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規劃工作體系,全面指引雙修“十大行動”項目實施,確保實施不走偏、不走樣。雙修以市域為規劃范圍,聚焦“山、泉、河”等資源要素以及生態環境、風貌特色、設施配套等問題短板,提出生態環境、城市功能、景觀風貌三大系統規劃方案,制定雙修“十大行動”計劃與指引,明確專項規劃庫及實施項目庫,細化任務清單,引導雙修試點實施推進。按照雙修總規要求,結合以往專項規劃成果,同步啟動30余個專項規劃,針對雙修領域各類問題,深入剖析,制訂相應實施計劃和措施,為項目全面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注重雙修實效,建立健全組織機制,以臺賬調度管理強推項目實施
城市雙修與廣大民眾的利益息息相關,不僅是“藍圖式”規劃,更應偏重于強調時效的實施工作,為了壓實相關責任,需要投入巨大的行政管理精力。濟南堅持高點站位、政府主導推動城市雙修,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相關市直部門、區縣政府、管委會及投資平臺參與的城市雙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建立以國土局、規劃局、建委等為組長單位的8個專業工作組,確保各項任務細化落實到位。各部門按照“解難題、去頑疾、抓亮點”的思路,推動一批重點示范工程,總結先進做法和工作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生態綜合效應。
四、有關思考和建議
(一)面向實施需求,進一步完善部門協同配合機制
在濟南城市雙修實際操作初期,各項工作依部門行政職能進行拆解,水體生態修復涉及的污染治理工作主要由水務部門牽頭、岸線綠化美化則涉及建委、林業等多個部門,有關部門的行政職權有限,仍然存在工作職責交叉不明、統籌困難等問題。為有效應對這一難題,濟南市通過逐步構建雙修工作體系,結合機構改革、部門職能調整,將雙修具體任務壓實至相關各單位,將責任分項落實,保證各部門共同參與、共同分擔,各項目及時對接、有序跟進,優化組織結構、理順職責關系,進而大幅提升了行政效能、形成部門聯動的工作合力,為建立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著力常態化工作機制構建,進一步優化法規規范
雖然當前濟南雙修試點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仍需對所面臨城市問題的復雜性保持清醒態度,認識到錯綜復雜的城市問題無法“畢其功于一役”,城市雙修工作也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戰役”行動,而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常態性的工作。為此,需著力構建富有成效的城市雙修長效工作機制,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對環境破壞、修復投資、利益分配、工程監督等方面的責任進行認定,確保城市雙修持續推進。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雙修事關城市轉型發展、事關民生福祉,是當前大中城市今后一段時期內建設工作主線和主導方向。從目前濟南城市雙修實踐情況來看,各項工作基本運轉良好,下一步仍須以雙修為契機,完善優化相關工作機制,避免城市雙修流于形式化,取得持續成效。
參考文獻:
[1]顏會閭,王暉.“城市雙修”背景下的哈密市老城區建筑品質適應性提升途徑[J].規劃師,2019,35(05):53-59.
[2]谷魯奇,范嗣斌,黃海雄.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城鄉規劃,2017(0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