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露露
【摘要】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在相比城市落后的基礎上,如何更進一步提升自己并縮短差距,值得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師思考與探究。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王登峰司長表示,體育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體育還承載著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品質這樣的一個思想、意識形態,承載著思想道德修養和振奮民族精神這樣一個基礎性工程,而且要能夠讓學生在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過程中享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本文從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角度出發,經過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分析,科學合理地提出一些適合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體育教學
近期,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目標,學校體育目前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展望改革開放四十年,體育教學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在體育學科得到極大發展的同時,體育教育的各種問題也開始凸顯出來,這些問題對于我們充分認識體育學科以及創新體育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通過科學的方法不斷調研分析,不斷總結成功經驗,使我們的體育教學符合新時期體育學科的發展需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按照《決定》指導意見,我們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合理將學生的學習及鍛煉時間區分開來,使青少年身體素質基本符合國家體質健康基本要求,打造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質的長效機制。實現并有效落實這一決定,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必須擺在學校體育的首要位置。作為一名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新時期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持續地思考,才能探索出更科學的有利于小學體育發展的路子。
一、新時期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探析
1.體育教學過程是否科學合理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整整12年的時間,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沒有掌握一項體育運動技能,能掌握兩項三項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作為體育大國,在奔赴體育強國的路途中,我們要仔細想想,為什么這么多年的學校體育教育竟然沒有使大部分學生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我們的體育老師在做什么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研究員提出:今后,我們要從基礎、提高、拓展三方面重新建立上下貫通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確保青少年在學生階段熟練掌握一至兩項能夠受益終身的運動技能。那么,作為農村一線的體育教師,我們的體育教學工作該如何著手推進?
2.學生終身發展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終身體育”的含義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體現在思想方面,終身體育表現出了現代體育思想的特征,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為了自身身體健康而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第二,終身體育是一種非常自律的生活習慣,活到老,鍛煉到老。即一個人從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這段時間內,要讓體育鍛煉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須部分。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體質增強,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能夠提高學生的意志品質。基于體育教學的功用,學生的終身發展離不開體育,然而體育教學的實效性目標和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持續性目標都沒有達到,這就凸顯了體育教學的根本問題。小學生在學習體育時并沒有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小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視力不良檢出率增長明顯,肥胖和超重檢出率繼續增加,體育運動員選材斷層等問題的凸顯更是值得我們去思索。
3.學生在教、練、賽中是否真正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快樂是一種心理情感。根據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要兼顧學生的身體鍛煉和健康心理。一堂體育課在教、練、賽中完成,衡定學生是否快樂屬于課堂效果的反饋,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想方設法讓課堂變成陽光課堂才能讓學生享受到快樂。現今,體育課在所有教學科目中呈現邊緣化,加之學生學習的壓力和作業的繁多,使得現在小學生更喜歡于上音體美課。但同時,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長時間反復練習機械化教學讓學生們期待的課程變成了流水課堂。體育課堂上通過教授、練習和比賽讓學生感受體育的快樂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目的,因此,體育教學在鍛煉學生團結、頑強及有毅力的同時要更多地兼顧心理教學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二、對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相關建議
1.建構農村小學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
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編制的體育教材認真上好每一堂體育課,在教授不同年級不同階段水平的體育課程時,都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體育教師根據所授創新所練,學生根據所學實踐應用。轉變教學觀念,要把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從而使體育課堂的教學更加科學化。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入越來越多的項目,比如,將武術、跳繩、健身操、保齡球等納入到體育課堂當中來,這能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體育項目的選擇,從而使學生體會體育課堂帶來的快樂。新時期的體育老師專業技能要過硬,在教學研討中、理論學習中、外出培訓中不斷提升自我的綜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2.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選擇體育教學方法
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要根據教學具體情況,最大可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盡快掌握體育知識和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智力、身體素質、道德倫理、情感教育獲得全面教育,進而延長積極影響的時效,進一步發展為終身體育意識。“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而“終身體育教育”作為體育教育的當今和未來不可缺少的教育理念,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是一種生活理念、日常堅守的行為準則,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傳播。靈活解決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更加開放地看待學生的需求變化。農村學校應重視體育教學對小學生的終身影響,應注重體育教育理念的人文性,應發揮體育教學活動組織的靈活性,應增強體育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體育教學這個過程中,“終身體育教育意識”的培養是契合這樣的要求的,也是未來發展的必要要求。
3.多種方式教學使學生真正享受到體育的快樂
通過故事引入體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融入體育教學內容能快速的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并能有效的達到教學效果,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公平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榮譽快樂感,比賽本身帶有競爭性,小學生喜歡進行正面的比較,在公平的比賽下學生能懂得團結和自強,能夠在互幫互助的學習過程中感受伙伴之間的群伴親密,能融入群體,體驗學到的體育技能;通過音樂韻律操能夠提高學生的快樂輕松氛圍感,課堂氛圍有很強的感染力,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會不自覺的融入到學習中,主動地去學習,達到輕松快樂的學習效果;通過幽默哲理的說教、通俗易懂的教學組織話語拉近師生的快樂親近感。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指令去學習,小學生喜歡展示,但自卑的心理很強,老師的親和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展示能讓學生們快樂的學習和展示,了解學生學習心理再進行恰當合適的教學,這樣的體育課堂才是陽光課堂、快樂課堂。
新時期的體育教學體系和傳統體育教學體系相比較而言,前者更多的考慮到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體育教學工作不斷提升的教學需求,從而極大地促進學生體育素質,這為我國由體育大國轉變為體育強國做好了基礎性的建設工作。小學體育是一項基礎的素質教育課程,新時期我們必須將小學體育教育放在基礎教育中更重要的位置,對小學體育教學進行積極的探討與研究,總結出更多更實際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為提高小學生的身心素質、塑造小學生健全的人格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可剛.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價值認同的實證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楊明霞.從終身體育的視角論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效應[D].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
[3]熊景輝.終身體育視閾下長沙市區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4]孟濤,萬屏.傳統體育教學與新時期體育教學比較研究[D].科技創業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