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仙
為了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結出碩果,許多學校都設立了專門從事德育工作的部門,從形式到內容,把德育作為一項獨立而重要的工作來抓,但效果難盡人意。其實,無論是從學校德育的目標來看,還是從內容、方法上來分析,德育工作都很難獨立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之外,必須和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情境相結合。因此,追求有效的德育,就應該讓德育回歸生活,根植于學生生活。以此思想為指導,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東風小學開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動。
在生活場景中感悟。教育者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從具體事件中受到教育。學校一位學生突發重病,同學們了解到該同學家境困難、無力支付高額醫療費后,便自發在師生中組織募捐。短短兩天,師生慷慨解囊,捐款達萬余元。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更從同學們的友情關懷中,感悟到人性關懷的無私和崇高。
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學校開展各類體驗活動,如“當天值日班長”“當一回交通警”“當一天家”“走進大西北、相聚在延安”“為敬老院老人唱首歌”“開展徒步遠足”等,從不同角度給學生提供實踐體驗,讓學生在當班長、當警察、當家長的過程中體驗別人的艱辛和快樂,讓學生在延安的窯洞、在敬老院、在大自然中豐富自己的經驗,體會課堂上、書本中得不到的東西。
在生活環境中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發展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為學生創設適宜的生活學習環境,讓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呢?
一是學校、家庭、社區三者密切配合,整體優化育人環境。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教簡報》等途徑把正確的教育理念、學校的教育思路和家庭教育的方法傳遞給家長,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學校與地方政府部門密切配合,努力凈化、優化社區環境,如整治網吧、游戲機房,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等活動,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二是積極營造健康、高雅、向上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分為物質、精神和制度三個層面。美化校園,讓學生在春生夏長、鳥語花香中感悟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生生不息的神奇。同時,積極營造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三是積極倡導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也是一種環境影響,被信任、被尊重的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在生活交往中成長。讓學生在特定的人際環境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學生同伴之間的交往會相互影響,這也是德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讓學校德育根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片沃土,就使德育有了根基和依托。特別是伴隨校本課程的開發、新課程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將為學校德育的生活化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東風小學)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