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推進,國家教育部門對初中階段的語文古詩詞教學也更為關注。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強化的時代背景下,繼承以及傳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但在當前的初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效果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民俗文化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長河中,古詩詞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光。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西方思想不斷滲透的社會發展新形勢下,中國古詩詞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有效的古詩詞教學能夠拓展學生的語文視野、強化學生的知識積累,促使學生更好地繼承以及傳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一、初中古詩詞教學現狀
1.教師忽視了情感教育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在除了強化學生的知識積累之外,教師也需要同時注重用正確的觀念去引導學生樹立起端正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態度[1]。但在現階段的部分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受到傳統的應試性教學理念的影響,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只注重對基礎字音知識、詩歌釋義的訓練,卻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輕視朗誦鑒賞
為了幫助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促使學生在訓練中順利得分,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直接背誦全部的詩歌內容。然而教師往往只是讓學生自己進行背誦練習。這種方式會使得大部分學生死記硬背,在不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就生硬地完成背誦目標。而朗誦與鑒賞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記憶之前首先進入詩歌所創造的意境當中,并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詩歌學習成效。
3.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為了保障學生得分,都會直接采取“題海戰術”來對學生進行長時間的訓練。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成績,但卻會引發學生的厭惡與反感情緒,從而不利于古詩詞教學成效的提升。
二、初中古詩詞教學成效提升的具體策略
1.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隨著現代化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初中語文教師也需要順應社會的潮流來及時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學生視為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與主體,以完全圍繞著學生個人能力發展的需求來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為此,語文教師需要把握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并結合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教學環節。
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維持著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的重要保障,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主觀能動意識,增強語文學習的內驅力。教師需要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渠道以及更豐富的手段來構建出良好的學習環境。
比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這首詩詞時,由于此首詞的文字畫面感非常強,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詩詞中的意象來描繪出自己的心中的畫面:一株枯藤纏繞著老樹,枝頭上站立著一只烏鴉。旁邊就是白色的石橋,橋下是潺潺的流水,小木屋里有炊煙裊裊升起。
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通過繪畫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知到詩歌構建的意境,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自身的學習成就感與自信心,從而有效激發出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得以迅猛發展并逐漸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之中[2]。素質教育背景下,多媒體手段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越發廣泛的應用。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一定的多媒體手段,以拓展語文課堂的教學空間。
比如在進行《觀滄海》這首詩歌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詩歌描述的意境,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給學生播放關于山島、大海的視頻。通過視頻、圖像或者音樂的刺激,學生的感官與情緒都能夠得以全方位地調動起來,從而準確地把握詩人想要傳達出的思想情感,體悟“百草豐茂”、“星漢燦爛”的壯闊美感。
3.熟讀成誦,初步感知詩詞意境
朗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但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認讀生詞,理解它們的釋義并準確發音,讀得文通字順。其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情感。而為了吸引學生參與,教師可以適當地播放一些音樂、視頻,讓學生進行一個直觀的感悟。最后,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詩詞教學活動,比如進行“古詩文接龍大賽”、“古詩詞朗誦大賽”、“字音認讀比賽”等等,以提升古詩詞教學成效。
三、結語
總而言之,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應當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圍繞著學生個性化能力發展的需求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出學生的古詩詞學習熱情,從而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李媛.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及新路徑探索[D].河南科技學院,2018.
[2]李紹艷.淺析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方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1):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