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平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主科之一,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用題就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出來的,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習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由于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邏輯性更強、涉及面更為廣泛,并且學生處在小升初的關鍵時刻,為此,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數學應用知識制定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關鍵。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
1.教師設計問題的能力水平比較低,對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也比較少。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開放性問題更能鍛煉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2.在對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應用題進行分析時,了解到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的應用題相對分散,相關應用題所呈現的教學知識點沒有達到完全統一,教師在制定教學模式時,只照搬課本,為了講題而講題,為了成績而練習,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沒有得到提高,而且喪失了對數學的興趣與熱情。
3.應用題多是貼近生活的。小學生生活閱歷少,欠缺生活常識,在審題方面語言功底不足,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這一點,只是一味地就事論事,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無法理解題意,從而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學生自身出現的問題
1. 審題能力不足。
學生對于應用題出現的無關條件和重要信息無法進行分辨,提煉不出題中給出的有效信息。
例:甲乙兩車分別從橋的兩端出發,甲車長28米,甲乙兩車速度比為5:4,甲車每秒行駛100米,5秒后兩車正好行駛了全程的五分之三,請問這座橋全長多少米?
在此題目中,甲車長度就是無關信息,部分學生在審題時無法剔除無關信息,造成思維混亂,從而無法成功解題。
2. 分析關系的能力較弱。
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遇到“多”“倍”“比”“%”等題型無法比較出數量關系。例如,服裝店同時賣出了兩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120元,其中一件賺20%,另一件賠了20%,請問服裝店賣出的兩件衣服是賠了還是賺了?這道題中兩個20%的關系問題就是學生解題的關鍵,若不能理清關系,就無法正確解題。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貼近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來源于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生活題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明顯的作用。大多學生對于應用題中打折問題、相向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等表示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多貼近生活,比如在講打折問題時,可以先提問商場里面是怎樣打折的?和爸爸媽媽去買打折商品時打折后的價格是怎樣算出來的?在講解完打折問題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算價格,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做數學應用題最關鍵的就是審題,如果審題不準確,解題就很困難。學生在審題時經常會犯這種錯誤,粗略看過題之后就匆匆下筆,然后因為一些小疏忽出現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首先就要強調審題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審題不到位的后果,然后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如:“有兩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從乙筐取出20%之后,甲乙兩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來兩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在這道題中,學生不僅要注意32千克、20%、4:3這些數值,而且為了更好地理解題意,可以動手理出數值之間的關系圖,加深對題意的理解,幫助學生解題。
(三)按層次性進行教學
一個數學知識點可以引申出不同類型的應用題,如果在同一時間段為學生講解多種類型的應用題,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就要按照應用題難易程度進行層次化教學,確保學生能夠逐步掌握相應的知識點。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了解學生思維變化趨勢,并采取適當技術手段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學生根據實例出題
除了讓學生通過練習提高解題能力以外,讓學生自己出題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己出題,然后同學之間交換進行解題,評價題目的規范度和內涵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生出題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在題中避免出現過多的已知條件,盡量隱藏一些關系式,從而提高應用題的質量。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學生可以在出題中體驗出題人的用意,對解題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結語
教師在進行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題和思維能力,在問題中尋求答案,為學生后期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玲.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J].理論與實踐,2015(10):150-151.
[2]歐敏直.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7(07):44-45.
[3]寧爽.簡述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J].教育,2017(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