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璐羽
時至今日,爺爺已經離開我們整整三年了。回想起爺爺剛去世的那段時間,全家人都陷入悲慟之中。爸爸失去了慈愛的父親,我失去了看我長大、伴我成長的爺爺,但最傷心的,是失去了相識相伴相知一生那位老伴的奶奶。每當我看到奶奶時不時地以淚洗面、難以走出這段陰影的樣子,看到她日漸消瘦的身體和令人擔憂的健康狀況,我便難以自己的感到悲傷。
作為最愛奶奶的孫子,我由衷的希望她能振作起來。我想讓她知道,雖然爺爺離開帶給大家的痛是無法愈合的,雖然每每想起這件事,我和爸爸仍然像是撕裂愈合的傷口般痛徹心扉,但是時間的車輪仍在滾滾向前,悲傷不能讓時間停滯,只能讓生活越來越糟。逝者已斯,生者猶存,生活仍要繼續下去,該向前走的路就算是帶著悲傷也要繼續前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分鐘都有人出生,每一分鐘也都有人離開。《金剛經》中寫道,人若積善行德,死亡便可喚為重生。從這個角度想,其實爺爺并沒有離去,他只是前往了另一個世界等待著我們的到來。還記得之前我們同爺爺一起觀看的一部電影——《尋夢環游記》。當時我感觸不深,但現在回想起電影中的那句臺詞:“只有當世界上沒有人再記得你,沒有人思念你,你才會真正的消失。”我不免感慨良多。只要我們的心里仍然掛念著爺爺,那爺爺便始終不曾離開。
再換個角度想,倘若天堂里的爺爺看到我們因為他的去世而一蹶不振、茶飯不思,想必他也會十分地心疼和難過!最好的做法是,我們帶著爺爺那一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追求繼續向新生活走去。我還記得,爺爺生平喜歡旅游、喜歡做飯、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喜歡去挑戰和冒險,那我們便應該代他去做,代他去試。這樣若干年后,在另一個世界我們與爺爺微笑相逢時,也是一筆豐富的談資。當然,我們也該給自己一些時間,豐富內心世界,找到真正的自己,嘗試過屬于自己的生活。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但丁曾說過:“人要追逐自己的星星。“我想將這句話送給奶奶,因為我堅信,我和家人一定能夠帶著奶奶一起,載著對爺爺的感思和緬懷,用愛去追逐那顆屬于自己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