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庭輝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如何優化現有的歷史教學策略,激發學習的學習激情,從而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成為了當前教師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論述了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優化現有的歷史教學方法的實效度,營造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找準歷史教學方向,明確歷史教學目標
對于歷史教學來說,“到底要讓學生獲得什么知識”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視角下的歷史教學主要分為三個學習能力層次,第一個學習能力層次是歷史教育的共性目標,歷史教育的共性目標是歷史教學工作開展的前提以及基礎,也是歷史教學最本質的目標;第二個學習能力層次是歷史學科固有的目標,教師在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達到固有目標的能力層次;第三個學習能力層次是歷史學科課時目標,即教師在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達到的課時標準。教師在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明確歷史教學的學習能力層次,把握好課時目標,以此為基礎把握好歷史教學工作的節奏。以“社會生活的變化”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為例,一方面,教師需要結合學習能力層次設置學習目標,在設置時應當避免出現目標設定空虛寬泛,無法落到實處,難以有效地培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結合該章節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通過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狀況,從而感受社會變革帶來的沖擊力,體會社會政策的優越性,進而產生愛國的熱情。另一方面,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還應當及時關注學習目標的落實情況,如果發現所設置的學習目標出現偏移,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調整,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執行力和標準性。
二、尊重歷史教學學情,以此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
以“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為例,首先,教師需要在尊重歷史教學學情的基礎上優化教學內容。為此,教師應當認真落實好這一章節的備課工作,重點梳理西晉的興旺、淝水之戰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好該章節的教學主線,從而明確區域經濟開發的具體要素,從而引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其次,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應當避免出現照本宣科的講解方式,而是針對這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造,將江南開發的勝景、江南開發的原因以及江南開發的社會背景等內容以PPT的形式展現出來。根據要點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深刻解讀進行優化選擇,將那些精致有內涵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進行傳達。最后,由于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容易對“江南地區的開發”感到一頭霧水,為此,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采取邏輯上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前后知識形成有序的邏輯關系,將“江南地區的開發”的相關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對江南開發的歷史背景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別從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探索江南地區開發的規律,從而尋找歷史的本質。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歷史教學質量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時往往會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無法與教師建立雙向互動聯系,導致歷史課堂變得死氣沉沉。為了能夠改變這種一潭死水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方向轉變,結合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歷史教學質量。以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為例,首先,為了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歷史魅力,教師可以以視頻的形式播放關于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記錄片,讓學生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來審視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所帶來的影響,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自主感悟,提升學生的教學體驗感。其次,教師可以開展一期“你眼中的絲綢之路”的討論賽,引導學生結合歷史以及現在絲綢之路的影響討論學生關于絲綢之路的認知,借助于討論賽的形式鼓勵學生成為歷史的發現者,結合教學內容的知識主動探究歷史,全面培養學生客觀的歷史觀,讓學生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客觀地看待社會發展。最后,教師還應當意識到教學方法不是強硬地讓學生執行,教學方法的應用應當是多元化的,教師在應用教學方法時應當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視角來解決問題,從而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首先,教師需要找準歷史教學方向,明確歷史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尋找歷史的本質。其次,教師應當尊重歷史教學學情,以此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最后,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歷史教學質量,從而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賽.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06.
[2]戴秀英.試論新課改下創新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2):48.
[3]單麗.試論新課改理念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15(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