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王敏
摘 要:近年來,由于教育體制改革引起了教育模式的不斷改變,“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聽寫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增加學生詞匯量的積累,提高了高職院校英語的教學效果,也是新時代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醫(yī)用情境英語;課堂教學
1 “互聯網+”在實際教學中的優(yōu)勢
1.1網絡教學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高職院校英語的學習方法不同于初、高中英語學習模式。在我國的初、高中的英語學習中,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更注重提高學生的成績,主要以大量的詞匯量積累為主,語法知識的學習為輔,而對于寫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由于在考卷中所占分值較少,因此缺乏一定的訓練。反之,在高職院校英語的學習,更多的是為了將英語在日后的工作中進行使用,屬于應用型英語教學,對于英語的寫作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專業(yè)性較強。在高職院校英語的教學中開展網絡教學,可以使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只對寫作的技巧進行講解,具體的實踐作業(yè),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來發(fā)布,學生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在網絡平臺上來完成教師布置的英語寫作任務,再將完成的文章發(fā)送給教師進行批改與修正。由于學生上網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對學生完成的文章進行點撥,學生也有充分的時間對心中所存的質疑,向教師求解。網絡教學模式的出現,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完成英文寫作任務的能力,又滿足了學生對高職院校英語課外學習的要求,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迅速的得到提高,極大程度上的彌補了高職院校英語在課堂教學上存在的不足。
1.2教學有利于學生詞匯量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上文中提到,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初、高中階段對英語的學習,主要以提高學生的詞匯量以及語法教學為主。但是,從教學內容上來看,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英語教學內容,都相對比較基礎,而高職院校英語的教學內容無論從語法內容上,以及詞匯量的需求上難度系數都更大,更近似于應用型英語的教學。眾所周知,閱讀是提高詞匯量的最好辦法,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高職院校英語課堂相對緊湊的教學時間,根本不可能使學生有時間去做大量的閱讀。網絡教學模式的出現,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對教師上傳的閱讀文獻進行下載,也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根據自己學習的進度和需求,自行下載需要閱讀的文獻與讀物,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長期的、大量的閱讀,增強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自身對于詞匯量的積累。學生在高職院校英語階段,除了學校的考試之外,唯一需要面對的英語考試就是英語的四、六級考試。隨著國際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地加快,全球各國,各種文化的融合速度也在不斷的加快,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其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許多的工作崗位在選擇人才的方面,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十分看重。而高職院校英語的四、六級考試能否合格,是用人單位衡量學生英語能力的普遍標準。
2 互聯網+背景下優(yōu)化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措施
2.1更新教學技術,升級英語課堂教學結構
互聯網+是支撐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變革的重要動力,互聯網+能夠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更新換代,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比如以前的英語教學只能通過教師板書或者簡單的講解進行教學,隨著技術不斷發(fā)展,多媒體、電子白板、計算機、平板電腦等逐漸成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新寵。環(huán)境局限了教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新的教學技術能夠保證教師各種教學方式的有效開展,能夠促進課堂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
傳統教學觀念過于依賴教師的主動,學生在被動學習中很難提升自己的英語思維,實現個性化發(fā)展。將互聯網+與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模式,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語言學科的人文性,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比如利用互聯網及平板開設微課,通過微小視頻教學對學生學習的重難點進行突破,學生在課后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復習鞏固。
2.3拓展教學內容,打造立體化的英語課堂
互聯網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英語本身就是一種舶來品,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表現,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仍舊局限于本土的語言文化和思維模式,在教學中受到教學材料和教師能力的限制較強。新課標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利用學生的主動性彌補教師教學中的不足,豐富教學資源,將學習內容和時代發(fā)展的信息進行緊密結合,使教育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同步、與國情同步。還可以根據英語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搜索相關的語言文化,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新穎度,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明顯提升與維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2]。
2.4構建醫(yī)用情境課堂教學,模擬多元混合語言環(huán)境
英語學科有著語言工具性的特點,檢驗英語教學效率的唯一方式就是利用英語開展交流實踐和書面表達。英語課堂教學所能維持的語言環(huán)境是有限且短暫的,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師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將教學內容和生活現象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構建模擬一個多元混合的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例如,我校是醫(y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后大部分都是從事醫(yī)療工作,根據這一特性,我們英語教研室自己編制了醫(yī)用情境聽說文稿,用于學生日常教學,通過學習,使得學生能熟練掌握,并在日后能夠熟練運用,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并且,依托互聯網技術,搭建一個多元化交流平臺,比如QQ、微信、微博等,進行線上授課、線上交流、線上學習。最后,將線上線下、課堂課后進行有機結合,利用互聯網開展各種英語比賽和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轉化共進。
結束語
將互聯網+與高職院校醫(yī)用情景英語課堂教學有效結合,促進現代英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社會變革與教育進步的必然要求。教師需要立足于英語教學的本質和互聯網的優(yōu)勢,循序漸進、綜合改革、積極創(chuàng)新,實現新時代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全面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張曉菲.“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探討[J].戲劇之家,2018(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