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格



譚旭東是很多家長和老師的“老朋友”,他曾深入100多所中小學指導語文教育、兒童閱讀和家庭教育,廣受歡迎。而作為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他筆耕不輟,出版詩歌、散文、童話等90余部,譯著60余部。作品曾獲得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中國童書金獎、魯迅文學獎等等。
近日,譚旭東做客《莫愁·小作家》編輯部,與讀者暢談閱讀與寫作的“秘密”。
《莫愁·小作家》:譚老師您好。您曾提到,您走上文學創作之路,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童年時的文學啟蒙,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的文學成長故事嗎?
譚旭東:我之所以能走上文學創作之路,跟我從小成長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我的父親是中學老師,母親是鄉村醫生,他們都喜歡讀書,年輕的時候,買了很多書和報紙雜志。小時候,雖然當時經濟條件不太好,但家里的存書,都成了我最好的伙伴,從四大名著到世界名著,以及一些少兒期刊,我都讀了很多遍。雖然當時我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作品的內涵,但它們給了我美好的向往,我特別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像詩人、作家一樣,寫出很美的文字。而且從小讀書的經歷,也培養了我堅韌頑強的性格,能夠安安靜靜讀書的孩子,怎能沒有耐心和毅力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呢?
讀初中時,很多同齡人沒有學習目標,無所適從,但是我從文字里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美。哪怕是工作以后,遇到一些打擊,頹廢悲觀時,也是一本本好書激勵著我,讓我的心靈非常柔軟,變得寬容,更有韌性。
其實,讀書的孩子和不讀書的孩子,差別是很大的,尤其到了少年階段就表現出來了。讀書,讓我學會了思考和辨別,讓我學會了用文字表達自我。那些不讀書的孩子,他們往往會非常懵懂,沒有分辨的能力,容易人云亦云。愛讀書的人,會用文字塑造自我,用文字表達情感,而不讀書的孩子,往往會用暴力、罵臟話等對外攻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小時候,我父母很注重跟孩子的交流,尤其是我的母親,她會經常給我們講故事,唱兒歌,一起交流閱讀心得,營造了非常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長大,我們的性格都非常安寧平和。所以我覺得,一個家最好的家具,就是書,父母愛讀書,也會帶動孩子愛讀書,讓孩子愛上讀書,就是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精神滋養。如果少年兒童多讀書,接受書香的熏陶,我想他們的視野會更開闊,人格會更完善。
《莫愁·小作家》:您第一次發表作品是什么時候?
譚旭東:我第一次發表作品在初中,當時寫了一首很小很小的詩,發在一個刊物上,是一個“豆腐塊”。收到樣刊,我找了好久,才在一個角落里找到。篇幅太小了,我都不好意思拿給別人看,但內心很欣喜,晚上偷偷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讀了一遍又一遍。
真正發表作品引起轟動是高中階段,我去姨媽家玩,姨父在一個水泥廠上班。我看到水泥廠里有很多孩子都沒有上學,打聽才知道,因為他們無學可上。于是,我就寫了一篇文章投給當地的報紙。沒想到報社用套紅標題發表了。這篇文章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一些記者還跑到學校采訪我??h城一個負責宣傳報道的叔叔找到我,讓我發現了好素材,寫出來給他,他來修改、投稿。后來,我們在省報合作發表了五六篇新聞作品。
這種被認可的感覺,給了我莫大的動力,激勵著我更熱愛讀書和寫作。而且我還感受到,一旦真正學會了寫作,文學世界就變得更加神圣了,也開始非常享受用語言和文字與外界對話的狀態。
《莫愁·小作家》:我們很多小讀者都很苦惱,說明明很努力地寫作文了,為什么分數還沒有提高。譚老師覺得提高作文寫作能力有沒有捷徑?有什么比較有效的提高作文寫作能力的方法和竅門嗎?
譚旭東:寫好作文有沒有捷徑呢?肯定沒有,但是提高作文寫作能力有方法,比如多讀書,尤其是課外文學閱讀比較重要。如果不讀書,沒有一定的閱讀量,語言感受能力和感悟能力肯定不行。沒有感受,無法感悟,缺少感動,當然沒有想象,又怎么談得上去用文字表達呢?讀書時,需要專注、思考,如果不能專注,不認真思考,那么讀得再多,也不能消化書中的精華。此外,我也經常拿自己的作文和其他寫得好的作文做對比,學習人家是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描寫景物,如何抒發情感……有了這樣的方法,有了這樣的激勵,再加上每次都很認真地對待寫作文,我的作文寫作能力提高很快。
寫出好作文,不只是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多寫。多動筆,多練筆,才能體會到運用語言的魅力,才能打開你的想象力。寫作有秘密,只有你經歷了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才會獲得別人不知道的寫法與技巧,以及別人難以理解和體會的快樂與收獲?,F在很多孩子寫作文喜歡模仿,模仿是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寫作方法,但如果你所有的寫作都來自于模仿,就不可能寫出很好的作品。真正的寫作,是要超越別人的,超越你的閱讀,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建造一座美麗迷人的文字城堡。
《莫愁·小作家》:我們的一些讀者特意拜托我們請教一下譚老師,說孩子學業緊張,各種輔導班填滿了孩子的業余時間,孩子沒時間做到精讀書,慢閱讀,閱讀面也不寬廣。對此,譚老師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譚旭東:我個人覺得,家長跟風給孩子報一些輔導班,不過是滿足了父母的功利心愿和虛榮,并不是真正地為孩子著想。其實很多輔導班的作用,都不如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本書來的有用。這就說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為孩子讀書;孩子大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同讀一本書,一起交流、分享讀書心得。孩子在這種閱讀氛圍中,會獲得好性格的培養和優良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些都會伴隨一生,也非常有助于孩子其他科目與課程的學習。
現在有些父母的教育觀念有問題,他們總覺得,我為你花錢了,為你準備好了條件,如果你還成績不好,沒有好的未來,那就跟我沒有關系了。當然,我不能懷疑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他們的確沒有用心去愛孩子。對孩子真正的愛,是給予孩子精神滋養。
《莫愁·小作家》:您覺得現在中小學生應該讀哪些類別的書?
譚旭東:這是很多家庭的苦惱,很多家長也一直讓我給孩子推薦書目。我覺得,關于這個問題,家長只需要配備兩個書架即可。一個書架是放一些貼近語文的書。家長可以把出現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上的作者的書,各買一兩本讓孩子讀。比如語文課本出現了魯迅的文章,就買來魯迅的書《朝花夕拾》《吶喊》等。孩子讀幾本課本里出現的作者的書,對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是有好處的。另一個書架就放一些經典名著。比如,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以及世界文學名著等。比如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書,如果每位作家的書都買一兩本代表作放在家里,擴大孩子的閱讀視野,多好呀。從這些經典和名著開始讀起,孩子的閱讀品味自然不會差,也會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莫愁·小作家》: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喜歡理科,會不會寫作不重要。以您的經歷經驗來說,您覺得會寫作重要嗎?
譚旭東:美國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說過,一個人受教育后的基本能力應該包括三個方面:語言能力,數學能力和寫作能力。語言能力是用語言表達、溝通和交際的能力,數學能力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學習的基礎,而寫作能力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無論學什么,選擇什么職業,寫作都非常重要。就從最基本說起,不會寫作,連作文都寫不好,升入優質的初中和高中都很難。雖說考試作文有應試的成分,但作文也不僅僅是應試,它也檢查了你的文字表達與語言轉換能力。
其次,寫作并不只是為了學習,也是為了交流,是自我建構,自我超越,也是自我確認。有的人什么也沒留下,卻留下了生動、美好、感人的文字,這樣的人不但確認了自己,也以文字得到了別人的確認。今天的社會,寫作是最省錢的投資,也是最好的投資。對現代人來說,寫作是語文能力最好的證明,寫作就是未來。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