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教師們一直以創設真實語言情景而進行教學設計,而戲劇無疑是一種增加趣味性、增強主動性的形式。教師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品格,可以通過將閱讀外延為戲劇表演,培養學生應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文以《丑小鴨》的閱讀和舞臺劇編排為例。
【關鍵詞】初中英語;戲劇表演;學科素養;學生發展
【作者簡介】齊歡,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
一、引言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教育部,2012:3) 最新推出的高中新課標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而具體到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為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維品格,也就是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當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老師如何能通過課堂教學、各項活動確實從知識為中心轉向技能為中心,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呢?本文中提到的學校通過校本課程的童話閱讀延伸至舞臺劇表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分工合作,從編寫劇本到畫海報,從選角到排練直至演出,整個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撰寫劇本和背誦臺詞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自己摸索導演、表演技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丑小鴨變成天鵝的原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文化品格方面的發展等,當學生們在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分歧,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思維品質的鍛煉。
二、排演過程中的實施辦法
1.課上閱讀。學校選擇《丑小鴨》這部童話作品是為了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和語言水平而定的,在英語課上,教師會按照故事發展的線索,將整個故事分為六個部分進行教學,每一部分都包含三大塊內容,即詞匯、情節理解、思考討論題。
Step 1. Pre-teach vocabulary. 教師首先利用PPT教7個左右會造成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困難的生詞, Grabe和Stoller(2006)強調教詞匯的一個原則就是老師不要一次性直接地教給學生太多的生詞,用PPT展示與該詞相關的圖片、例子、英文解釋,讓學生猜測該詞的詞義,老師帶讀,展示單詞、中文,以意(meaning),音(pronunciation),形(form)的順序進行學習。
Step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學生閱讀故事并完成閱讀理解題,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組內討論,老師在全班講解有爭議的部分,并帶領學生在原文找答案,學生學習閱讀的方法。
Step 3. Discussion and deeper thinking. 老師會針對每一部分的內容列出兩到三個討論問題,都是學生深層理解或是開放性的問題,沒有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Why do the wild geese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 ugly duckling even though they think he is very ugly? 組內討論后在班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開放式的問題培養了學生要有批判性思維,不是人云亦云。
2.分配任務。學生在課上通過閱讀和小組任務對于故事內容和意義有了理解,下一步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舞臺劇任務,每組六個人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領取任務,需要有人制作PPT或繪制海報、撰寫劇本、導演、演員、制作道具等。每個學生在這個活動中都有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獲得自信心;小組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能夠學會團隊合作、與人溝通,是閱讀學習的外延。
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能力適當地幫忙修改劇本,因為如果臺詞中出現過多錯誤,學生過多地使用錯誤的語言。
3.排演舞臺劇。初中英語老師經常布置背誦的作業,乏善可陳的作業形式引不起學生興趣,而且如果不能把需要掌握的語言放到情景里,也不利于語言的習得。而在排演舞臺劇的過程中,演員必須要記憶自己的臺詞,即使背不下別人的臺詞,也至少要聽懂、熟悉對手的臺詞,只有這樣才能讓劇情順利地發展下去,學生會將語言學習和使用從被動地完成作業轉化為自我內在需求,雖然內容上并沒有太多的創造性,但確實也是一種有效的產出。徐浩(2018)在《英語學習》教師版的訪談錄中談到,新課改以來,英語教師從話題和功能的角度來架構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真實情景,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不到英語。那么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英語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利用英語讓學生了解世界、通過學習英語促進人的發展。
學生在彩排過程中以課上學習的語言為工具去理解人物和情節,加強國際理解,看一看西方人是怎么理解“丑小鴨”這個小生命,在國際化背景下萌生文化意識,這種文化品格的修煉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為有文化修養的人。在彩排過程中,學生要去學習表演、導演,可以從同伴那里獲得資源,或者自己去研究視頻,這都是在培養學習方法和思維品質。
三、結語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戲劇表演是將目標語言放到一個真實情境中,學生有使用語言的需求,便有了動力。英語教學中開展的戲劇活動,能夠從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兩個層面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實際交際的能力。而這個語言環境比課堂真實,比真正生活中的對話情景輕松,學生能夠減少焦慮,投入到活動本身中去。此外戲劇作為一種語言和表演的表現形式而增添了趣味性,更是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有英語老師們意識到戲劇對于英語教學的幫助,而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以英語戲劇為手段的評價模式,將會是一個熱點議題。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