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慧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而閱讀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方法的選擇,以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深刻閱讀,進而提高其閱讀能力。基于此,本文將簡單談談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期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與啟示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領會文章含義,使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嚴重影響了最終的閱讀教學效果。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出現了多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方法,并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深入分析小學生閱讀現狀,并結合學生閱讀實際科學地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其閱讀習慣,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大重要模塊之一,另一模塊是寫作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能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且還能增強自己的閱讀理解力和寫作輸出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語文學習非常重要。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而學生閱讀興趣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方面。閱讀本就是一項枯燥的實踐活動,所以學生天生就對這項活動不感興趣,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對閱讀避而遠之。其次,教師方面。深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模塊并不是很重視,所以教師的這種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輕視閱讀,直至逃避閱讀。
(二)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深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第二問題,是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只能應付簡單的考試。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的引導方式不恰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多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死記硬背自己講授的相關知識點,未切實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組織他們主動參與閱讀活動,自主探討和交流文章內容,形成獨屬于自己的理解體系。
(三)學生難以體會文章情感
閱讀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學習活動,更是學生與作者思想共通、情感共鳴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都不能完全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經常是教師講什么,自己就答什么。這種情形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應試教育思想造成的必然結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語文知識講解的全面性,因而忽略了對文章內涵的深層次挖掘,也未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體會,從而使學生無法深刻體會文章情感,也達不到情感共鳴的目的,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效果。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
(一)興趣為導,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時,必須充分考慮提升學生閱讀興趣這一因素,結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而選擇趣味性的閱讀教學方法。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具有愛動、好奇心重的心理特點,教師可選擇以下教學方法展開閱讀教學:第一,游戲教學法。游戲是小學生最為喜愛的活動,也是最能體現閱讀趣味性的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結合當下的教學進度科學引進教育游戲,組織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去閱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能提高閱讀效率。第二,故事教學法。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有些文章是取自神話故事的,所以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講故事的形式,勾起學生閱讀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第三,競賽教學法。良性競賽既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又能培養其競爭意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競賽教學法展開教學,組織學生比賽閱讀文章,可使學生踴躍參與閱讀。
(二)習慣為基,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且久遠的。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培養其終身閱讀意識。而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則必須讓學生自發參與閱讀,即使失去了教師這一外在動力,學生也能在內在動力的驅使下主動閱讀。學生自主閱讀意識的萌發,除了使學生對閱讀活動產生濃厚興趣外,還在于使學生明確閱讀的意義和價值。這就表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閱讀價值的滲透,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內在底蘊,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理解為本,豐富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追求的不是語文成績的高低,而是學生閱讀意識的構建了是語文體系的完善。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而想要學生完全理解文章,教師必定不能僅靠“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是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的前提下豐富教學形式。比如,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對于閱讀中一些話、一些場景不能理解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從而深刻把握文意。或者,當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閱讀問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共同探討和交流,深層剖析問題和解答問題。
(四)情感為主,煥發情感
閱讀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和交流的過程,只有學生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學生才算是真正掌握了這篇文章。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情感的煥發,以情激情,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幫助其理解文意以及激發其情感共鳴等方面,科學地選擇閱讀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此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