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民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出發,結合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關鍵詞:課堂教學;數學現象;有效課堂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學在教學數學課程時,不僅要考慮數學課程自身的特點,還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探究總結數學知識,學生可以在認知,情感和能力等許多方面進行數學理解。
一、從生活到數學
教育學家說:數學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經驗,把數學教學和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對于孩子們來說,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在這種教學情況下,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事物。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二、從生活實際,到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上課時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與童話世界出發,用學生生活中產生的有趣的數學問題,讓數學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特別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得他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當然,并不是每節課每個內容都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我們要設計學生生活中真實的生活事情,稍作修改更加切合教學內容。還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不僅是從情境中學習課本中的教學知識,還要對課內知識經行擴展和提升,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的生活情境中去,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猜想,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我們還可以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時間和感興趣的話題,結合教學內容,再次重組教學情境。實現數學生活中來,用到生活中去。
為了讓學生認為數學是用的,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它。作為教師我們要收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情境,帶著“有色”眼睛去看生活中的數學,不斷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讓課堂和生活緊密結合。真正使文本的“靜態”數學成為生命的“動態”數學。
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相對其它科目來說,數學是非常抽象的學科,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我們要把抽象的數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在學生的動手、動腦等親身體驗中,通過仔細觀察和生活實踐來學習新知識,使學生的抽象、概括、比較、分析等綜合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三年級學習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時,我讓學生通過在本子上畫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并用彩筆涂上顏色,接著找生活中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然后讓四個同學道講臺上圍成一圈大約1平方米,地面量出1平方米鄧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習、總結、概括數學知識,把抽象的面積單位轉化成具體的生活中的物體,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模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操作學習新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要有真實性,從虛擬化到邏輯化
除上所述,我們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應用能力,我們還要采用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培養情感,得到樂趣。但是有時候真實的情境不符合教學內容的展現,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創設合適的情境,但是創設虛擬的情境并不等于是虛假的,要符合一些常規知識,比如在一年級上冊學習“第幾、幾”的內容時,有的老師設計了小動物的跑步比賽,設計第一為小雞、第二是小鴨,第三是小狗,第四是小貓,這是學生就會提出異議了,小狗應該是最快的,他肯定比小雞快。所以我們在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時,要切合實際,并不是虛假的生活實際,最起碼要符合生活常識。
五、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知
以往的教學經驗都是反復、重復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正確率,但是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不會的還是不會,反而增加學生的厭煩心理,就像一個饅頭,我們讓它反復的加熱加熱,最后卻不能吃了,導致學生的思維機械化和思維定勢,缺少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我們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數學,而不是一堆數字符號,我們要把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知識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三年級學習長方形的周長一課后,我設計學生幫教室鋪設瓷磚,價錢是在3500元以內,但是商店有不同款式的瓷磚,大小、價格都不同,還要考慮到教室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學生合作完成,有的負責收集瓷磚的信息,有的計算教室的面積,包括講臺的面積,再綜合考慮價錢、瓷磚大小、講臺大小等因素,計算出合理的購買瓷磚的方案。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復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還知道了做一件事不僅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體會到了團體的力量,每個學生都親身參與到問題的解決當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上所述,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出發,結合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