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輝 劉凱
摘要:本文分析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處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其技術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應用
1農村生活污水概念分析
農村生活污水概念并不復雜。生活污水來源于農民生產與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主要有兩大類型,即畜牧養殖污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生活中的洗浴、廁所、廚房及衣服洗滌等污水排放;畜牧養殖污水是畜牧養殖時清洗養殖場形成的高濃度廢水。因此,生活污水并未含有毒害物質和重金屬物質,但含有較多的磷和氮,可生化性良好。由于農村并未建立污水排放管,也沒有建立污水處理區域,因此無法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2農村生活污水排放處理存在的問題
2.1選擇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不合理
目前,農村仍存在龐大的人口數量與村莊數量,且絕大部分村莊并未采取生活污水處理措施。如果村莊人口數量達到萬人,將產生巨大的生活污水排放量。目前,70%的村莊還未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的綜合處理工作,整治難度很大。此外,目前農村使用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并不正確,影響處理效果。由于不同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價格也不同,因此部分村莊并未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導致污水處理效果極差。
2.2缺乏充足的污水處理資金投入
大部分農村地區可能早已完成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但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延續。如果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夠,處理污水的設施將很難正常運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確保資金充足十分必要。目前,生活污水的處理多是依靠縣鄉財政補貼,不僅加大了鄉鎮負擔,而且不能長久維持。
2.3設置的污水排放標準不統一
為有效處理生活污水,需統一污水排放標準。設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標準,需結合當地實際。
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應用
3.1凈化槽污水處理技術
凈化槽污水處理技術是將物理方法與生物技術相結合,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的技術。優勢是運行管理靈活、安裝簡單,在農村分散的污水處理中更適用。污水凈化槽,可對社區排放的污水進行集中且獨立的處理,也能夠分開處理各家庭排放的污水,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結合凈化槽結構,處理工藝由五部分組成,即消毒、固體沉淀去除、進水、懸浮物去除、污染物分離去除。然而,其存在安裝運行費用高、維護難度大、標準不完善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3.2生態處理技術
生態處理技術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采用工程學手段對污水進行治理與水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降解水中污染物,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人工濕地是生態處理技術中比較典型的方式。人工濕地的作用機理是利用土地—植物系統,濕地上多種植各類挺水植物吸收水中的各類營養物質,主要分類是潛流式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達到對污染物的吸收去除效果。但是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占用的土地資源較多,目前農村的耕地面積有限,部分地區難以滿足要求;其次,人工濕地對氣候也有很高的要求,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大,因此對人工濕地的運行要求也不相同,尤其北方地區,冬季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長,人工濕地的效果非常受限;同時,人工濕地還可能對地下水的造成污染。因此在運用人工濕地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利因素的影響。
3.3分散處理
1)多個居民點(村莊)聯合處理。在平原區域分布較多的村莊密集區,居民點人口集中、連片布局,可共同建設污水處理站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即居民點集聚區選擇地勢低洼且具備排水條件的區域共同建設污水處理站,多村統一建設污水管網,農戶污水收集入管網后,輸送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規劃農村新型社區均需建設污水處理站,農村新型社區周邊居民點可考慮延伸管網進行污水收集,集中處理,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達到一級B標準。2)單個居民點(村莊)集中處理。適用于農戶居住較為集中、村莊人口規模較大且距離城鎮較遠的村莊居民點,主要通過建設污水管網收集污水,集中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生態處理模式,進行農村污水的處理,這種處理模式成可做到節省成本、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優點。
3.4一體化成套設備處理技術
一體化技術是將傳統生物處理工藝中的反應、沉淀和污泥回流集中于一個容器內,減少了占地面積,并可以根據需要實現脫氮除磷。該技術是適用多種水質、占地面積小、水再生利用,分區處理的有機廢水處理專利技術。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水處理成套設備,集膜與生化反應池以及各工藝相關設備于一體,采用模塊化設計、組合式結構。經管道收集的生活污水經過粗、細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的固體顆粒物質后,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均質。處理后出水直接達標排放,剩余有機污泥近零排放。鑒于農村地區的特點,農戶分散布置,設置管網統一收集污水的難度較大,因此一體化成套設備的利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3.5建管并重,注重創新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是基礎,運行管護是關鍵。必須堅持建管并重,創新治理方式,確保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得起來,管得到位。在項目建設中,要緊密結合農村實際,根據不同情況不同條件,積極探索包括聯村合建、單村建設、農戶分散處理等在內的建設模式,積極探索和優先選擇低成本、易操作、可持續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確保污水處理取得最大實效,同時要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和施工規范,嚴格把控項目設計、評審預算、工程管理、項目驗收等重要環節,確保工程質量。在運行維護中,要積極探索并創建以區政府為責任主體、各鎮(街道、園區)為管理主體、第三方運營機構為服務主體、村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參與和受益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對污水治理設施及配套收集管網的長效管理,使之真正發揮應有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數字化管控平臺,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4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在選擇污水處理技術時,應當避免照搬照抄城鎮地區污水處理經驗和處理方法,充分考慮當地農村的經濟情況和污水排放情況,做到因地制宜,保證所選擇的污水處理技術既能滿足基本的污水處理需要,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為取得更好的污水處理效果,還應當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工藝,提升污水處理效率和處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琰.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應用現狀及處理效果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7(09):213.
[2]李康,李綏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05).
(作者單位:天津水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