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深愛
【摘要】 激勵機制中,小學生因達成設定的目標而獲得實質性的鼓勵,一方面可獲得自我價值,從而從產生內在的自我要求,自我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同時,激發學生積極的行動力。運用激勵機制,讓小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滲透小學生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旨在探討激勵機制在農村小學三年級班級管理的實踐,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同時,為廣大教育者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 激勵機制 小學生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38-01
0
最有效的管理莫過于讓學生產生自我約束意識,落實學生自我管理。而如何讓學生產生自我約束意識,激勵機制不論在科學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給出了可靠有效的依據。科學分析學情,運用激勵機制,將有效地優化小學班級管理。
一、學情分析
1.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低年級小學生從孩童角色進入到學生角色,好玩,好動,規則意識不強,持續性不久,但已經發展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對于表揚會喜形于色,呈現積極向上的心理動態,在此種情況下趨向良好表現。因此,激勵機制可以讓學生獲得動力,樹立目標。
2.農村小學生發展特點
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相對于城鎮的學生,生活環境更加復雜,家庭背景多樣化,由此催生了一部分學生超越了該年齡段發展的特征,獨立自主性強,理性認知度相對較高,具有很好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性格發展發生了偏差,內向,自卑,情緒暴躁等負面心理出現。激勵機制下,可對學生整體進行調節,誘導學生發展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激勵機制在班級管理中的實踐
1.目標激勵
在目標下,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活動,向著目標進行,在目標達成后獲得自我存在感,從而更加規范自己的行為。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中,設定具有激勵性、容易實現的階段性的目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我規范意識,培養學生自我管理體系的基礎。
我的班上有一位學生經常遲到,經和家長溝通發現,該學生總是習慣性拖延,明明幾分鐘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卻拖著半個小時,早上賴床,衣服沒穿好,就急忙忙跑去刷牙,接著找作業本找好一陣,散漫,做事缺乏條理性。除此之外,學生在晚上做作業時遇到一個問題就跑出門去問一下隔壁的同學,不知不覺寫作業比一般的學生多耗一半的時間,來不及收拾書本就直接睡覺,導致第二天又得花時間收拾,耽誤了上學時間。這是存在于許多學生間的問題,也是十分讓教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針對學生這種問題,我和家長聯合制定了學生目標激勵機制,以學校為輔助,以家長為實施者,兩手抓。給學生設立目標:第一天做作業時先將問題記錄,一起提問;第二天,作業之后,將書本,作業收拾整齊;第三天,引導學生對當天的作業進行規劃,寫在練習本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先引導學生開始,做到一項獎勵一顆星,滿三顆星后可以換取一枚學習“小能手”獎章。能夠堅持一個月的學生,換取作業本一個。在階段性目標下,學生容易感知到成效而積極主動去學習,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班級中學生嚴重拖延的現象有所改善。
2.責任激勵
在責任下學生感覺自己是個“小大人”,要以愛護小伙伴,為小伙伴遮風擋雨,做良好的榜樣,從而激發學生良好的責任心,促進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1]。事無巨細,班級管理中,要積極開發班級管理責任“崗位”,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事情做,樹立學生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愛集體,愛班級,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環境。
在此層面上,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在班級中進行了實踐。農村學校里的學生相對分散,學校對于路遠的學生早、中、晚都有校車接送,車上安排了“乘務員”,幫助老師維持秩序,由“乘務員”對乘車的同學宣導紀律,上下車時、候車時、牽頭排隊,有秩序上下車。午間在學校就餐時,有“餐管員”牽頭有秩序地排隊,維持秩序。對于結伴走路上下學的學生,每隊成員選出兩個隊長,一前一后維持秩序列隊上下學。午休中,也選出兩位“管理員”,提醒學生保持安靜,注意休息,對于午休吵鬧的學生及時記錄,向老師反映,維持班級秩序。我幾乎為每個學生都找到了“崗位”,并安排工作,實行輪任制,培訓制。并每天利用早餐時間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評價,授予“新苗”,“小能手”,“智慧管家”等稱號,做得好的給與加分獎獎章,達到十個獎章換獎品一份。如此,一方面發揮著榜樣的作用,一方面是給學生積極的贊揚,從而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在責任意識下引導學生遵守紀律,自我規范。
3.感情激勵
用愛心滋潤學生心田,讓感情溫暖孩童的心。實施感恩教育,可以讓學生自我省思,可以為孩童打開另外一扇窗,感受陽光,從而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文明禮貌,樂觀積極,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農村學生很多為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有部分學生性格發展發生了偏差,甚至認為父母不愛他們,自暴自棄。有的極度缺乏自信,與周圍同學存在溝通障礙,這都給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我積極用感情開導學生對愛的理解,開展主題班會教育活動,通過一些農村父母在外辛苦勞作的影片引導學生理解父母對他的愛的表達方式。有學生生病時,我幫助學生在學校附近的衛生站就診;給自卑的學生談心、寫信,鼓勵學生,并在實際中積極創造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發掘學生特長,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對于班中的一名弱智學生何穎茹,我發動全班同學去幫助她,給幼小的心靈以溫暖,讓她感受到來自同學和老師的溫暖,從而產生信任感和歸屬感,在信任中得到激勵,最終愿意參與和合作,充滿自信地投入到班級的學習和生活中。用感情溫暖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總之,本文簡要分析農村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實施激勵機制班級管理提供了一些理論依據,在目標激勵機制、責任激勵機制和感情激勵機制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我規范意識,優化班級管理。
[ 參 考 文 獻 ]
[1]劉學倩.激勵機制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華夏教師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