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摘 要】要實現創新驅動經濟,必須從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業組織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入手,重視科技創新。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是我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必由之路。 新技術是新產業的靈魂。 創新驅動力與生產力要素密切相關。 實施創新驅動,提高勞動生產率要素,以創新驅動促進經濟發展
【關鍵詞】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創新
ABSTRACT:To realize innovation-driven economy, we should start with scientific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emphasize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the only way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master the core and key technologies. New Technology is the soul of new industry. The innovation dr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productivity. Finally, the innovation drive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factors, 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innovation drive
Key words: green economy; green development;? Innovation
綠色經濟還不能稱為理論,只是停留在概念層面。其理論基礎是,一切環境問題的成因都在于資本配置不當。在增稅等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它提出了幾個新的解決途徑。他的亮點在于強調我們要將自然環境看作資本,并對其進行投資,同時要提升資源利用率。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它引起了人們關注的主要原因是,它倡導投資。它的理念說穿了,就是,環保這件事其實可以賺錢,而且大有賺頭。它提供一個新的投資途徑,所以大家很感興趣,希望以此來拉動經濟增長。所以說,綠色經濟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便單純投錢進行環保,為從環保中盈利。
胡志強同志在榆林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質量不斷提升。構筑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三帶三區”區域發展戰略,開展“林業建設五年大提升”行動,實施“十大林業工程”,深入推進“五個百萬畝”基地建設,發展生態經濟,培育壯大林產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園區,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節能減排,堅決守住環境保護底線。建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力爭建成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制度,力爭建成國家節水型城市。健全生態文明制度,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問責制及離任審計制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在工作考核中的比重。榆林地處高原沙漠地帶,所以,發展綠色經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縱觀近年來全世界自然災害不斷發生,不是海嘯就是龍卷風,不是地震就是泥石流,人類在不斷給自己犯的錯誤買單。除了少數的火山地震爆發不能界定是人類的作為外,其余的都是人類的杰作;人類也吃盡了自己埋下的苦果。 在吃苦果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清醒起來了,人們發現在舊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以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的年代已經不在了,人們迫在眉睫的希望能找到一種既能發展經濟又不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經濟發展模式;那就是發展綠色經濟。 我想綠色是生命的象征。
綠色經濟是二十一世紀最具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經濟形式之一。發展綠色經濟就是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的發展。自然雖是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可是人類要是不愛惜,不珍視可能再多的資源也是經不起浪費的;更何況人要生生不息繁衍后代,所以人類的路還長著呢,如果是以犧牲后代的利益來滿足今天人們的奢侈,那置人類的可持續目標于何地呢?
今天,榆林發展綠色經濟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是實現人和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時代要求,我們已經不能再拿后代子孫的幸福來滿足我們的奢侈。更應清楚的認識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全球生態環境卻進一步惡化,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質量的關系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環境的庫茲涅茨曲線假說和脫鉤理論成為綠色經濟的理論基礎。環境的庫茲涅茨曲線假說認為,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惡化程度之間的關系呈現倒u型曲線關系,即環境質量會隨著經濟增長先惡化后改善;脫鉤理論認為,當經濟發展不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即一國或者一個地區的資源利用等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不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則呈脫鉤關系,反之,則呈耦合關系。
所謂綠色經濟,就是人類與生態環境友好相處的生產生活活動。人人都是生態環境的影響者甚至破壞者,人人也可以是生態環境的受益者或者是受害者,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或者某國的國民,你首先得做到是綠色經濟,你才能享受到綠色經濟的好處。
各國間的經濟較量、不息的戰爭風云、瘋狂逐利下對資源無休止的爭奪等等,已經給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帶來了生態,如何保護生態,已經成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一個尖銳問題。
綠色經濟,至少應該是一種底線經濟。發展好壞,受益受害,人人都在其內。要想得到好處,需要一個綠色地球、綠色國家、綠色市縣,綠色農民和市民。如果做不到,給人帶來的害處,也是躲不掉的。
對于消費者來說,從經濟學角度的外部性分之來看,便是沒有負的外部性,即一個人或企業的行為會給其他人或企業帶來成本的增加或者收益的減少。在交易中,消費者得到的效用,即消費者剩余,是通過其保留價格減去成交價格來反映的。所以,從集體利益的角度,以及抱著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期望,綠色經濟是在為上上之選。
推動綠色發展,需要全社會群眾的同呼吸,共奮進,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每個人的一小步,都是邁向美麗中國的一大步。
參考文獻
[1] 王雨辰 . 論德法兼備的社會主義生態治理觀 [J]. 北京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7).
[2] 王小婷 . 習近平生態文明重要論述摘編 [J]. 當代貴州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