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航
【摘 要】積極創新農村產品與服務,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是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重點,也是滿足農村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本研究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針對如何創新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拙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金融產品;服務;創新
引言
新經濟常態下,農業經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與嚴峻的挑戰,為了能夠真正實現現代化農業,有效解決“三農”基礎性問題,黨中央提出“普惠”農業金融,設立不同的金融機構,立足于實際情況創新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探索支農、惠農的農村金融道路,以此來有力地促進現代化新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大步邁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1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
1.1農村金融環境欠佳、創新基礎不夠
農村金融產品在優化研發方面,應將社會信用以及信用保障體系作為基礎,業務創新水平與信用環境、體系建設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據相關調查表明,部分農村地區社會信用意識十分的薄弱,經常出現逃廢金融債權的情況出現,一些銀行在考慮到風險控制因素之后,更加重視傳統存款業務的提升,進而不會在產品與服務創新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
1.2農村金融創新主體單一,創新機制不夠
就某地區近幾年來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狀況而言,農村信用社占據著主體地位,國有商業銀行并未開展,這主要是因為國有商業銀行推行授權經營,基層金融結構所具備的水平、權利以及能力較為有限,風險管理與創新機制在運行方面缺乏協調性。并且,現階段農村金融停留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中,信貸資源匱乏,競爭壓力十分有限。并且,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方面長時間處在壟斷地位,難以真正迎合農村資金需求,更別提給予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現存金融產品無針對性,難以有力地推動縣域經濟金融發展。
1.3產品與服務動力不足
以迎合“三農”需求為主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然而,關于“三農”覆蓋面有限,代理業務較少,網絡、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等屈指可數,有的地方完全沒有,個人金融服務不到位,城市較為城市的產品推廣到農村的力度較差。同時,對于創新積極性而言,農村金融產品及服務還需進一步強化。在抵押貸款方面,除了少部分房屋土地抵押外,大部分都是一些雞舍、牛羊、農機產品等,難以對此類抵押品價值予以評估,同時風險極高。所以,和農業相關的金融機構,在金融創新態度方面的態度較為謹慎,創新力不強,進而使得農村金融產品在創新數量方面整體偏低。
1.4金融服務創新產品推廣普及難
對金融服務創新產品予以全面的推廣,除了需要客戶認識以及了解之外,還需要認同。現階段,金融機構激勵機構缺乏完善性,未構建立足于產品與服務創新的評價考核機制,無法對員工在創新方面的貢獻予以準確的考核,進而不利于員工工作熱情的提升。
2加強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策略
2.1整合現有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優化金融機構功能
第一,提高商業性金融支農服務水平,有效控制成本投入,優化金融市場體系。一方面,根據地區實際情況,結合現有網點數量、范圍、輻射能力等,全面、科學整合與合理增設網點,進一步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另一方面,要求商業性金融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職責,重點開發涉農貸款規模,立足于農村、農民真實需求,設計所需金融產品及服務,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在開展行政評價與監管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應重點分析金融機構支農現狀,對金融支農現狀進行全面、科學評價,對其進行正向性激勵。第二,進一步拓展政策性金融支農水平,有力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各銀行應進一步優化運行機制,促使其更好地滿足農業發展所需,延伸業務覆蓋范圍,積極開發“三農”的業務,并漸漸從農產品流通范圍轉移到農業生產范圍上;對于國家開發銀行,應加快改革進程,對于農村中長期項目投入有效、持續的金融服務。第三,積極培育各種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提高創新水平。吸引新型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服務農村,以三農”為基礎,吸收大量的民間資金,從而有效補充正規金融體系的缺陷,為農村金融發展奠定扎實的金融基礎。
2.2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理念,開拓服務品種和方式
深入推進的新農村建設,極大的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也增加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對相關涉農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如此一來就讓金融機構針對性的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能力面臨嚴峻考驗,且也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農民生產、生活性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不同需要。對此,農村信用社應對自身優勢予以充分利用,把農村信用社原有的業務布局打破,在農商銀行的品牌升級中對金融產品予以創新,加大服務創新力度,對農村金融產品進行積極宣傳與推廣,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到信貸產品中。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應按照需求的不同對靈活申請的方式予以采用,審批時,將綜合考核體系(項目申請標準、個人或企業企劃書、金融機構實地核查項目、第三方專業機構評測(、第三方擔保方案等)結合起來,須知,若要確保農村金融市場的穩定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做到科學合理,以提供金融指導和辦事指南參考給村企業或者個人。
2.3建立和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和激勵機制,增強金融創新動力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風險分擔制度,減少風險的存在程度。農村金融制度的完善需要信用機制和擔保機制的建立健全。不斷的完善相關的信用機制,把農村金融業的財務情況、法人代表以及股東代表、時常合作的企業等都進行信用機制的管理,給農村金融創新動力,提供必要的參考條件,讓農村金融市場透明化,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之下支持第三方的風險分擔機制和激勵機制,給農村金融提供擔保,科學高效性的進行評估調查,保證第三方企業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運用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及第三方的擔保,積極的推進金融業的合作,給農村金融提供重要的保障,解決當前的難題。另一方面需要不斷的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不斷的對農村金融進行創新工作。相關的農村金融企業在預算之內拿出資金對于有突出表現的企業及時進行獎勵以及貸款方面的優惠政策,增加稅收優惠補貼力度等。農村金融需要建立和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和激勵機制,增強農村金融創新的動力。
2.4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完善金融創新配套機制
一是需要積極的推進農村金融的款項制度,在農村金融的網點進行設置,主要是針對偏遠落后的鄉鎮以及山區的建設工作。二是需要完善農村金融交易制度,在貸款的過程中抵押物品的價值、記錄、信用、過戶等應該有相對應的管理章程,根據制度進行抵押,保證農村金融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是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企業的投入、社會的投入等,積極的推進農村金融的擔保機構。四是增加對農村金融的建設工作,推進農村金融根據法律法規進行清收以及資產的保全等,優化農村金融的生態環境,完善金融創新配套機制。
3結束語
縱觀農村經濟發展,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情況較為普遍。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農村經濟中所出現的金融問題,需積極創新農村金融創新,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應齊心協力,想方設法構建符合農村生產需求、解決三農問題、快捷簡便的金融創新產品與服務,為現代化農村經濟注入強大的助推力。
參考文獻
[1]杜鑫.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研究[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05):85-94+158.
[2]高鵬.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服務的創新研究[J].對外經貿,2019(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