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摘 ?要】信息技術在發展和推廣中,憑借其內在易融合的特征和優勢,開始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和行業。現代化教學方式也在信息時代中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已然發展為當今現代教學方式的基礎和動力。通過信息技術,小學教學方式和課程設計做相應調整,教師不斷創新,積極拓展豐富的教學內容,重新設定教學目標,致力于促進學生發現新的探索領域和培養邏輯思維方式,使其積極發揮自主能力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融合教學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教學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從事教學授課的教師,在現代化教學改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授課的結合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和趨勢,如果教師不能在信息化時代及時進行自我提升和持續性地了解和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小學課堂教學的變革將會發展緩慢,難以持續性發展,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多通過多媒體形式表現。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廣泛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和匯總各種信息,以形象的圖示、注解、音頻、影像等方式與以往的教學內容和模式相結合。教師以更加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和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小學生在學習基本的數學內容之外,亦能去了解新事物和新領域,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當下小學數學課本上所羅列的知識點比較寬泛,某些概念和結論來源沒有詳細的標注和明確,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數學理論概念的來源以及證明過程,學生認識會更加深刻。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提高學生自主能動性
數學這門學科邏輯性較強,并且數學概念多抽象化。小學階段學生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是無法長期保持注意力集中。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相對僵化,比較枯燥,小學生會覺得上課極其無趣,不愿意學習數學。通過融合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步引入新鮮的事物,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提升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時間和日期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和實物的形式對時鐘擺動的規律和日歷的發展歷程等進行演示和講解,不僅直觀易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更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數學學習上,更愿意融入課堂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學習主觀能動性更強。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擴充學生知識儲備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強,數學教學課堂中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實現動態演示,化靜為動,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態化實物中,會形成為事物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理解和記憶,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和認知知識鏈逐步完善,邏輯思維能力也會不斷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擴充,表明了學生對小學數學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效果反饋較好。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實現義務教育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有效辦法
(一)豐富教學方案和課程設計,引入課堂情景帶入模式
現代的小學數學教學逐步融合了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學方案和課程設計。網絡技術發展和推廣,教學內容和方式不再局限于時間和地點,很多學科都可以實現在線學習,如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網站等平臺都為學習提供了渠道。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還是主要以課堂授課為主,在線學習為輔。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逐步提出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加入課堂中的情景代入模式,使學生加入生動有趣的課堂互動中,這種情景模式更加日常化,使學生有更多生活體驗,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僅在課堂上,也被引導到日常生活中。教師備課時將數學問題與日常生活現象相結合,讓學生對日常所見進行觀察、記錄和思考,有助于學生在小學數學中問題的解決,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巧選教學內容和主題,讓學生加入課堂互動,強化教學效果。在小學教學的情景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主題,實現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根據相關調查,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對不同年齡和崗位的教師來說,教學重點也會不同。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面對不同的教學方案設計,要加強對教研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實現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學中,深化教學主題,借助信息技術將小學數學知識更加系統化展示,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復習和學習效果。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做思維導圖,將每個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取,形成學科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通過聯想實現知識點記憶,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明確教學的價值,圍繞以學生為主體
現在教學中已經基本摒棄了填鴨式數學,教學中主張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當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目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發展,不管是用什么樣的技術與教學融合,教育都是要圍繞為學生為核心,最終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都還比較弱,教學需要著重培養學生適用于社會發展的品格和能力。這種品格和能力的培養,需要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的融合,應該緊緊抓住以學生為核心,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質,理解并貫徹教育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和方案中,體現出教育的本質和目標,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進步和綜合能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靈活在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可以選擇把信息技術作為上課演示的工具,和學生進行互動的工具,作為對學生數學指導和溝通的工具,作為一種資源的來源,作為數學教學的框架等,使學生的學習模式多樣化,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以此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強化數學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
(三)選擇性采用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需求中
蓬勃發展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這是目前教育行業中的現實狀況,但是信息技術能否全盤接受,并全部引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是教學中應該加以思考的問題。有些教師不了解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有哪些實質性幫助,他們會認為,信息技術應該是無所不能,可以隨意應用到教學的各個方面。但是,教學實踐中,還是應該考慮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選擇性采用信息技術,以教學需求為原則和導向,使信息技術能合理地應用到小學數學中。重視小學生思維發展和小學數學特點,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合適的教學內容。數學學科較為抽象,學生以其具體形象的思維方式難以有效接受,這是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點。小學數學教師如果能對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篩選,針對數學教學的需求,呈現多樣化數學教學內容,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換為形象的實物,將僵硬的記憶公式轉變為具體的動態演示,學生可以認識到概念的產生和結論證明過程,對知識點有更深刻的記憶和理解,最終真正實現對數學實踐和應用。
三、結語
信息技術可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展開新的教學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式,這些方式和內容的應用,有助于課堂內容的充實和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新課改中指出,小學教學應當重視現代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和方案中融入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和問題解決的工具,進而實現和完善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相融合已然成為教育業的發展趨勢,在課堂中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和學生互動的情景代入教學方式,加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和知識儲備量也更加豐富。希望通過本文對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分析和探索,使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得到發展和升級,逐步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為現代化教學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