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菊
【摘 要】本文在立足于現代法律的體系下,從彩禮歸屬問題的立法現狀和司法實踐的基礎出發,分析彩禮歸屬問題在立法和實踐中存在的不足,通過認真的研究,找出主要的問題,借鑒中西方法律對彩禮歸屬問題的規定,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促進相關立法的完善,發揮法律的作用,從而減少彩禮歸屬問題的糾紛,實現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關鍵詞】彩禮;問題 ;風俗習慣
1彩禮問題概述
1.1彩禮的來源
彩禮起源于中國古代,是中國古代締結婚姻的程序之一,又稱為定親彩禮、聘禮、聘財等。
1.2彩禮的特征
(1)彩禮具有歷史繼承性。彩禮起源于我國古代,并一直流傳至今,具有明顯的歷史繼承性。 (2)彩禮擁有明顯的目的性。彩禮擁有明顯的目的性,是指彩禮最終目的是婚姻的達成,即是男方和女方結成佳偶,共同生活。(3)彩禮沒有明確規定性。對于彩禮的數額、彩禮的形式、彩禮的標準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4)彩禮形式多樣、種類豐富。彩禮作為我國一直存在的傳統習俗,形式多樣,種類也很豐富。
1.3彩禮習俗存在的原因
(1)對傳統習俗的繼承。彩禮作為我國的傳統習俗,從古代到現代,經過人們不斷的發展與繼承,成為了我國傳統習俗的一部分,也成為了婚姻文化的一部分。(2)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在我國古代封建時期,各封建朝代大都是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人們在受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下,彩禮便具有了出嫁女身價錢的性質。(3)攀比心理、物質心理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財富也越來越豐富。但這也導致了一系列不好的現象,人們越來越物質化,攀比心理也越來越嚴重。 (4)彩禮習俗存在的現實原因。彩禮習俗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現實原因,現代彩禮具有不同的意義,對于女方來說,彩禮是男方對自己的尊重,彩禮的數量也代表了男方對自己的看重,也代表了男方對自己的態度。
2婚前彩禮的法律性質
2.1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的典型案例
(1)基本案情。2013年5月,原告張某與被告趙某經邵某介紹認識。2013年7月13日,經證人邵某見證,原告給付被告40000元現金及金銀首飾四件作為定親的彩禮。后原告又向被告送了兩箱酒、兩條煙、兩盒茶葉、幾袋糖。后原、被告未能登記結婚,被告也未將上述彩禮退還。為此,原告起訴至法院。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被告當庭將首飾四件退回給原告。
2.2婚前彩禮權利歸屬糾紛案所涉基本法律問題
(1)彩禮的性質。本案中原告張某是基于與趙某結婚的目的而給予的彩禮,是帶有目的性的贈與,其贈與的愿望是婚約的達成,即趙某成為自己的妻子。(2)彩禮的目的。本案中彩禮的目的是婚約的達成,張某給與趙某彩禮、首飾以及物品, 是為了結為夫妻,其給與的彩禮是帶有目的性的,不是隨意的給與,所以在處理本案的糾紛時,應明確彩禮給與的目的。(3)彩禮歸還的正當性。張某與趙某是在媒人邵某的介紹之下認識的,其彩禮也是在邵某的見證下,張某給與趙某家的,彩禮給付的過程邵某是直接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且邵某與原、被告沒有直接利害關系。(4)彩禮的界定。彩禮是基于婚約的締結,男方給與女方的彩禮,不僅包括錢財方面,也包括物品、車、房等。只有當男方與女方達成結婚的愿望,男方基于此條件下,給與女方的錢財、物品等,就具有了彩禮的性質。
3我國當前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法律制度的現狀及存在的不足
3.1我國當前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的法律現狀
當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彩禮的權利歸屬作了一系列的規定,對彩禮的返還也制定了相關規范,如我國的《婚姻法》便對婚前彩禮權利歸屬作了一系列規范。最高人民法院頒發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對彩禮糾紛解決也做出了相關規定,對彩禮的糾紛問題提供了解決的方法,體現了我們法律的與時俱進和司法為民、司法便民的理念。
3.2我國當前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立法存在的不足
(1)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解決的條款過于單一。當前,我國最新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中對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提供了解決的方法,不過提供解決的條款只有三條,但現實中的彩禮糾紛問題卻是極其復雜的。(2)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解決的條款規定比較寬泛。我國當前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提供的解決條款過于寬泛。《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中只對三項具體情況對彩禮返還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且(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前提。(3)我國當前法律沒有對彩禮的數額做出高低限制。直到現在,雖然我國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也針對婚前彩禮糾紛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性文件,但同樣也沒有對彩禮的數額做出一個明確的規定,彩禮的給與依然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4)我國當前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的立法沒有充分照顧民族風俗習慣。彩禮習俗是我國一個源遠流長的婚姻文化習俗,從古至今,彩禮都各民族是婚約中的必經程序之一。
4關于完善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的立法建議
4.1當前因彩禮帶來的不良影響
(1)不利于營造良好社會風氣。彩禮本是為了締結婚約而給付的,但隨著彩禮的數額越來越高,導致彩禮更具物質化,彩禮糾紛的現象越來越頻繁,影響了社會風氣,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婚姻環境。(2)導致男方家庭困難。有的家庭因為家庭困難,往往給不起,有的甚至貸款、借錢等,導致了男方家庭的嚴重困難。(3)使婚姻更具物質化。姻緣本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現在很多人卻把婚姻物質化了,在彩禮中講究彩禮的數額,在儀式中講究排場,在結婚時要求有車有房等,使婚姻嚴重物質化。
4.2關于處理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應遵循的原則
(1)雙方自愿原則。當出現因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產生糾紛時,應首先遵循雙方自愿原則。(2)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原則。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在處理因彩禮發生糾紛的案例時,不僅應按照法律的規定,同時應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3)保護婦女的原則。婦女相對于男士來說,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是相對弱勢的群體,在處理因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時,應充分照顧婦女。 (4)權利法定原則。在處理因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而產生的糾紛時,我們應該依照法律的規定,依法處理。
4.3關于完善我國關于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法律制度的建議
(1)應明確彩禮的最高限額。為了減少我國因婚前彩禮權利歸屬而產生的糾紛,應對彩禮的最高數額做出限制,規范我國的彩禮習俗。 (2)增加關于彩禮返還的適用條款。我國的法律對婚前彩禮權利歸屬雖有相關的條款適用,但實用條目過于單一,不能解決所有因婚前彩禮權利歸屬問題而產生的糾紛。(3)我國的法律規定應尊重民風民俗。如前面所說,我國具有眾多的民族,也具有眾多的風俗習慣。所以應尊重民風民俗。
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3] 張雅維.婚約“彩禮”返還之法理分析[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5(03).
[4] 鄧麗萍.淺析新形勢下彩禮所涉及法律問題[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2條.
[6] 常紅娟.彩禮返還規則的法律適用研究[J].蘭州大學,2015.
[7] 李斌.我國彩禮返還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初探[J].泉州師范學院院報,2013(03).
[8]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
[9] 王澤鑒.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