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云霞
摘 要:甘肅實行新課程標準已經十個年頭了,面臨的是2019年秋季即將啟動的新高考模式。新高考中物理由原來的必考科目變為選考科目,但是物理學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來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關鍵詞:物理 銜接 探討
所以,無論是現行高考模式還是新高考模式,學好物理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面臨新舊高考接替的今天,我們仍面對的是長期以來物理難教難學這個不爭的事實。從我校實際來看,近幾年來,每年高二分科時,選擇學文科的學生人數也逐年呈上升趨勢。據了解,其中大多數學生感覺上高中后,和初中相比,在教材內容、能力要求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跨度,因而無法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雖然努力了,也付出了,但結果仍然是成績差,只得無奈地放棄理科而選擇文科。即使選擇理科的學生,這種感覺也一直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情緒,困惑著他們整個高中的學習生活。而新課程標準強調,物理教學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同時要注重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從中感受并領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的快樂。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是面臨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學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跨度感”形成的原因分析
1.教材難度不同。
與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難度增加,內容增多。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實現了四個過渡:從標量到矢量;從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從定性到定量。初中教材難度小,趣味性強,在知識體系上都是相對獨立的,幾乎是毫無聯系的,易于學習和掌握。如講彈力,在初中階段只提彈簧伸長與外力的關系,也講了壓力的大小,但都沒有涉及產生彈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講彈力,不僅要分析產生的原因,而且要討論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就比初中學習的知識抽象,難度也大。可見,高中物理雖然也是力、熱、光、電等內容,但知識要求更高,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闡述也從通俗易懂到科學嚴謹,知識體系上也更完整。
2教學要求不同。
初中階段對教學內容要求低,更注重簡單知識的介紹和分析,教學進度較慢,教學要求以識記為主,學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高中物理在介紹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于更深層次知識的研究和分析。教學要求重在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由現象追溯物理規律,由物理過程尋求定量關系。課堂教學密度增大,教學進度明顯加快,對知識要求的提高,使學生明顯感覺不適應。
3.分析方法不同。
初中物理中注重定性分析,有些知識只要求初步了解。而在高中則要求深入理解,同時注重定量分析。如:初中《什么是力》這一節,只要求學生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至于什么是“物體的運動狀態”?力為什么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后做什么運動?初中不會再研究,而高中不但要理解掌握,還要進行相關的計算。定量研究多,數學工具的應用明顯加強,不僅有代數法,而且常運用函數、圖像和極值等數學方法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學科間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為用,這些都加深了高中物理學習的難度。
4.學習能力要求不同。
高中物理對學生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維能力,有較強的數學運算和文字表達能力,以及與之對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上高中后,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實驗能力、分析能力都需要進一步提高。而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還比較低,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個過程,這些都使學生進入高中后感到力不從心,難以適應。
二、探討與實踐
1.降低起點,實現基礎知識的銜接。
物理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也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初中物理學習中,力學部分是重點內容之一,而高一物理教材內容是力學部分,因此力學部分的學習是初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一個有效過渡知識。新舊對比,前后聯系,讓學生有一個緩沖適應階段,減少因轉變過急而引起的劇烈沖擊。高中物理教師只有準確把握教學起點,才能做到妥善過渡。
2.立足學生的思維基礎,實現思維能力的銜接。
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基本上處于經驗型階段,而且善于形象思維,剛進入高一年級的學生也處于這一階段。他們的思維基礎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但個人的經驗有時并不科學,以致從這樣的經驗出發會使他們的思維活動誤入歧途。如在分析力和運動的關系時,他們往往有“馬拉車,車才能前進”這樣的經驗。引導學生分析:踢出去的足球還能在地上滾很遠才停下,而腳并沒有一直作用在足球上。可見,力并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這樣從根本上糾正錯誤,同時也提高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物理思想方法的培養滲透,提高學生的假設、分析、推理、論證等高一級的思維方式,是實現學生思維能力銜接的重要環節。
3.滲透科學的學習方法,實現學習方式的銜接。
初中物理在學習方法上多聽、多看、多動為主,而高中物理則以定量分析求解為主,而到高三選修時更是以考查綜合應用物理知識能力為主。在這循環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既要繼承初中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又要針對高中的學習特點改進學習方法。如解題時要做到審清題意;理解條件;明確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明確關鍵術語和內涵;明確規律的應用;有無別的解法等,使學生多思考問題,學會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解選擇題時,指導學生借鑒直接判斷法、求解對照法、推理排除法等,這種科學方法的傳授及滲透,有利于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4.鉆研教學方法,實現呈現方式的銜接。
初中教材中配有大量源于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的圖片,知識的呈現都以實際的物理現象為背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物理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針對這種情況,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或者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方式,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盡量設法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通過直觀教學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變抽象為生動,變枯燥為生動,使學生更好更快適應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
總之,要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就要明確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觀,革新教學方式。就要研究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培養科學探究意識、發展科學思維能力,促進他們的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才能消除學生的“跨度感”,增強學習的信心,順利跨越初高中的物理臺階。
參考文獻:
[1]李靜. 新課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相關問題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13):87-87.
[2]劉航. 新課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研究[D]. 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