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清
摘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思維
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思維能力呢?《課標》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條規定是很正確的。下面試從兩方面進行一些分析。首先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的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的。并且借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再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里所說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指形式邏輯思維。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課標》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課標》中的規定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和足夠的重視。一個時期內,大家談創造思維很多,而談邏輯思維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義上說,邏輯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創造思維往往是邏輯思維的簡縮。就多數學生說,如果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訓練,很難發展創造思維。因此如何貫徹《課標》的目的要求,在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值得重視和認真研究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相反地還有可能逐步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三、突出數學化——數學思維的基本形式
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割裂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課堂遠離生活。如對于《簡單圖形的認識》的教學,對于“三角形”,教師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訴學生這個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個角、三條邊組成;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三個角、三條邊”的圖形,告訴學生這是三角形……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誤會:老師手里拿的三角板是三角形,黑板上畫的是三角形。其實不然,數學中的三角形是圖形,不單指老師拿的三角板,也不僅僅是畫出來的圖形,這僅僅是具體的三角形的特例,而不是三角形的一般的概念。也就是說,這樣的直觀教學法雖然生動、直觀、形象,但頗失數學化。其實,教師用這些三角形特例,也就包含了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日常教學中的使用的三角板,但應注意生活化教學向數學化——數學模型的過渡。教師應盡量避免使用:這個三角板就是三角形。如果細細思考,顯然,這種說法是不科學,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像三角板一樣,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這樣的概念和定義才是數學化的定義,才是嚴謹的、科學的。
四、凸顯“凝聚”性——突出數學思維的基本形式
“凝聚”在數學中領域,是新名詞,是指由“數學過程”向“數學對象”的轉化而構成的算及極其數學思維的基本形式。如加減法在最初的計算作為“過程”而運用,如對于20以內的加減法的“湊十法”,教師注重過程的講授,即如何“湊十”,如8+6的計算,將6分為2和4,8+2=10,10+4=14,從而得出8+6=14,這樣,湊十法的計算作為一個過程而引進教學中,但不能就此止步,應轉化為其他運算,在其他運算中,實施進一步的加減運算,如8+6=14,由此再讓學生舉一反三14-6=8,14-8=6,也由8+6的湊十法的計算,再給出更多的6+7、9+4、8+9、5+8等等的計算,讓學生熟能生巧。另外,加減簡單計算,也是為了以后的更為復雜的計算。一般情況下,簡單的加減計算,被作為計算的過程而滲透和引進,即代表了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兩個數相加,得到結果是和,兩個數相減,得到的是差。在以后的學習中,這個過程被視為特定的數學對象,由這個對象,去研究其各種性質,如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這樣的心理表現形式,也是數學的思維表現的基本形式,就是“凝聚”。數學以思維和邏輯而凸顯出其數學化,數學教學應改變重視知識、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方式,應凸顯其思維形式和思維特征,只有落實這一目標,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教學方式和手段的靈活性,加強數形結合的運用,深化思維、創設教學情境,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學習中能夠形成學習思維和方式,有效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孔企平.對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思考.小學教學參考.2004.04
[2]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