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現代學徒制在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分析,提出了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推動“分段培養、工學交替、彈性教學”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改革,開發并確定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職業資格標準的實踐教學內容,探索對接企業項目業務活動特點的彈性實踐教學安排與組織形式,為其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體系
近年來,現代學徒制合作辦學體制在各大職業院校大力開展,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與新華三集團、杭州市電子信息職業學校三方共同簽訂了五年一貫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負責招生與就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共同開發課程、共同課程教學、共同評價與考核,實現雙主體育人,雙教師教學,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
而實踐教學體系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作為研究內容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要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工學結合為途徑,依據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引入行業技術標準和企業崗位資格標準,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以學生(學徒)培養為核心,以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為紐帶,以學校、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實現工學交替、半工半讀。以制度體系建設為保證,通過校內的學習、企業的學徒,不斷提升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學生(學徒)學業完成后由企業直接錄用,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三位一體”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格局。
這就要求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時,與系統、行業和企業緊密合作,進行崗位能力需求分析,分析實現崗位能力所需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針對實際工作任務設計學習任務,針對實際工作過程提煉工程項目,從小型局域網工程項目,到中型企業網工程項目,再到大型園區網工程項目。工程的范圍由小到大,難度由淺到深,涉及的知識和技能也由少到多,層層遞進。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在校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能力要求的一致性。以“工程項目+任務”的形式進行組織課程內容,每一個教學工程項目都對應一項真實的工作任務。
教學組織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將理論知識融于項目實踐中,倡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導教結合,學做合一”的教學改革思路。每一個學習任務對應于一個工作任務,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是完成一個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這種遞進式工程項目的實戰訓練,也使得學生更容易適應工程的實踐環境,帶動了學生整體的技能水平,這個過程我們也稱之為能力生產。在此基礎上,專業營造技能競賽實訓和技能考證培訓雙管齊下的環境,將課堂上的工程實戰能力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成果。
二、研究的內容
1.推動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改革
在遵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和企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依照“加強職業素養、突出實踐技能、關注創新能力”的理念,將人才培養的過程劃分為初級學徒、中級學徒、高級學徒和準員工四個階段,并在每個階段實施學習實習交叉融合、學生學徒靈活轉換、教師師傅共同指導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在每一個階段采取按需安排教學內容、按需安排實習時間、按需安排教學形式的彈性教學方式,進而推動“分段培養、工學交替、彈性教學”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
2.開發并確定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圍繞“分段培養、工學交替、彈性教學”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改革目標,以學生認知規律及職業能力養成規律為基礎,以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職業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通過企業HR高管、項目經理及學校專家共同研討確定學徒班的核心就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其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并按行動領域所承載的知識、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能力培養的遞進關系將崗位能力和知識體系依次細分到初級學徒、中級學徒、高級學徒和準員工四個培養階段,并按照“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相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以及“專業基礎理論綜合、通用技能綜合和理論實踐綜合”的原則,依次建立起通用平臺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四層遞進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其中,通用平臺類課程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課程、職業素養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以及企業體驗式實習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學徒)掌握較好的文化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軟件編程能力和職業基本素養,并提高對企業文化、組織管理、經營業務的認知和了解。通用平臺類課程在第一、第二、第三學期開設,主要服務于初級學徒的培養。
專業基礎類課程主要包括網絡組建與管理課程、分布式存儲技術課程、虛擬化技術課程以及企業輪崗實訓課程組成,主要培養學生(學徒)掌握較扎實的計算機組網技術、服務器配置與管理技術、虛擬化技術以及分布式存儲技術,初步具備從事云計算基層崗位單項技術工作的能力。專業基礎類課程將按照崗位職業能力和知識體系要求,對相關的技術基礎進行綜合,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綜合,如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路由與交換、Windows網絡服務器配置與管理、Linux網絡服務器配置與管理四門技術類基礎課程整合成網絡組建與管理一門綜合技術基礎課程,進而更好地實現了課程與崗位的有效對接。專業基礎類課程在在第四、第五、第六學期開設,主要服務于中級學徒的培養。
專業核心類課程主要包括網絡組建與管理課程、分布式存儲技術課程、虛擬化技術課程以及企業定崗實踐課程組成,主要培養學生(學徒)掌握較扎實的計算機組網技術、服務器配置與管理技術、虛擬化技術以及分布式存儲技術,并通過駐場工程項目的定崗實踐活動,基本具備云計算駐場工程師崗位綜合技術工作的能力。專業核心類課程在在第七、第八學期開設,主要服務于高級學徒的培養。
專業拓展類課程主要包括云計算開發技術課程和云計算售后服務課程,主要讓學生(學徒)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職業發展方向,通過網絡慕課式自主學習的方式,來掌握和具備一定的云計算軟件應用系統開發能力、一定的云計算工程項目售后服務能力,進而為其今后職業拓展奠定基礎。專業拓展類課程在在第九、第十學期開設,主要供準員工進行選擇學習。同時,第九、第十學期,學生將以準員工的身份進入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并通過為期一年的綜合鍛煉,基本具備成為一名云計算運維工程師的能力。
3.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職業資格標準的實踐教學內容
根據每門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及預期規劃的教學目標,由校企雙方的教師、工程師共同商討、明確其對應的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共同分析其崗位核心技能和職業素質要求,并結合相應的企業資格證書標準,將其分解為若干個技能點和知識點,并以此建立課程標準和考核方案。同時,根據課程標準制訂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按照夠用、實用的原則,以教學項目為載體,精心設計每一教學單元和實訓任務,并根據教學情況反饋,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此外,為適應彈性教學的需要,對每門專業類課程開發2-4個彈性學習模塊,使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可以選擇自主學習、網絡授課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4.探索對接企業項目業務活動特點的彈性實踐教學安排與組織形式
為解決企業開展固定周期實訓實習實踐活動的不確定性和學校教學任務安排計劃性之間的沖突,在設置上述通用平臺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四大彈性教學模塊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分模塊的彈性實習安排機制。具體設想如下:職業素養導入模塊:包括參觀式認知實習和工作式體驗實習。其中參觀式認知實習安排在第一學期,實習周期一般1周,具體時間由企業安排,主要進行華三總部參觀、華三企業文化導入、公司組織架構與管理制度導入、運維工程師職業素養導入;而工作式體驗實習安排在第1~第3學期的兩個寒假和一個暑假,要求學生通過自主申請的形式到華三代理公司的各個項目工地完成累計不少于20天的工作式跟班體驗實習。專項技能輪崗實訓模塊:包括網絡組建工程實訓、分布式存儲項目實訓和虛擬化項目實施實訓三個部分。專項技能輪崗實訓模塊一般安排在第5學期、第6學期,由企業根據各個項目業務的開展情況,有機安排學生到網絡管理員助理、分布式存儲工程師助理和虛擬化工程師助理三個崗位上進行輪崗實訓,在輪崗實訓時,每位工程師帶5-8個徒弟,組成一個小的工作班組,訓練結束后進行考核。綜合技能定崗實踐模塊:主要是開展項目級的云計算運維技術技能訓練。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情況和企業的業務情況,可以彈性的選擇在第8學期前寒假、第8學期和第8學期后暑假三個時間段進行定崗實踐。定崗實踐時期,每位工程師帶2-4個徒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實踐結束后進行考核。獨立的頂崗實習模塊:第九、第十學期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進行獨立頂崗實踐,根據前8個學期的綜合表現、教師及導師評價、以及頂崗實習期間的表現,準員工可以彈性的選擇時間(一般6個月后),參加企業員工入職考核,考核合格后,可以以正式員工的身份從事企業的業務工作。
同時,為確保學生隨時能開展企業實踐而不影響學校教學任務,創新探索“空中課堂、自主選課、導師引領”的教學組織形式。校企雙方組織人員共同開發基于專業核心課程和拓展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和在線空中課堂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和在線空中課堂教學平臺是實施學校彈性教學組織形式的重要保證。在每門核心課程學習時,允許學生(學員)在學完規定的模塊后,可以選擇2~4個自選模塊進行網絡空中課堂學習,教師或企業工程師可以在線進行指導和交流。在企業頂崗實習時,允許學生(學員)一邊實習,一邊通過空中課堂自主學習專業拓展課程,學生拓展課程進行在線考核,考核通過后學校和企業給予學分。同時,在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積極探索“校企雙導師教學、學生學員雙身份管理、課程學分實習學分互認的教學機制。
三、結束語
我院的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五年一貫制訂單班已經招生,并于明年9月升入我院繼續高職階段的學習。就現在的合作來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關鍵的在高職階段的兩年時間至關重要。能否順利實施實踐教學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優化。
參考文獻
[1]趙瑞芬.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7(25):29-35.
[2]吳建設.高職教育推行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五大難題[J].高等教育研究,2014(07):41-45.
[3]周建輝,馬玉環,張誠.“五年一貫制”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6(02).
[4]劉曉燕.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旅游管理專業茶藝實踐教學創新與實踐[J].福建茶葉,2016(05).
[5]莊梅華.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下旅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以閩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院級教改“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192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