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紅
摘 要:0歲至6歲是兒童言語發展的敏感期,在時期對其開展適宜的言語教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索0至6歲幼兒言語發展特點,淺談近來開展幼兒言語教育的發展動態、意義;影響幼兒言語發展的因素及如何發展幼兒言語能力,在此關鍵期對幼兒施以正確的教育方法,使幼兒的言語能力最大能力的開發,為其以后的言語能力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對孩子實施有效的言語教育。
關鍵詞:幼兒;言語能力;發展
一、目前幼兒言語教育的發展狀況
(一)幼兒言語教育發展動態
我國自1981年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將言語與常識“脫軌”以來,“語言”課程作為幼兒園的教學科目一直存在。在語言課中,言語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對象,在幼兒語言課的教學實際中,主要存在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兩種組織形式。然而,不少綜合課程是以認識活動為主線構建而成的。在很多情況下,為了主題需要,言語主要用作感受和表達主題活動內容的工具。由于主題活動中存在著對話多、講述少的傾向,這就形成了言語表達能力訓練的片面性,使言語教育成為語義內容的教育。
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非常重視豐富幼兒的詞匯,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幼兒言語教育存在的誤區與矯正
1、教孩子非正規的語言表述
最初學習說話的時候,幼兒說話的特點是“學語咿呀”,語言不規范。有些父母不但不糾正,還順應孩子教其更多不正規的詞語,比如教孩子“丫丫”而不是“腳”,用“咯咯”代替“雞”等等。
這樣做有害無益。雖然幼兒語言發展對于疊詞的使用是一個重要階段,但不應主動教授。即使這些詞語更加適合幼兒掌握,更形象,但并不能引導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言語規則的習得。這種方式的后果是學習正規的語言時,幼兒必須建立兩套語言符號系統,勢必給幼兒造成雙重負擔,對學習正規言語是一種障礙。而且一旦形成不規范的語言系統,為了糾正這種錯誤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2、雙語學習
目前國人重視英語的學習,連帶著孩子,從小就學習英語。很多人認為對腦發育尚未完善的幼兒所施行教育,最能顯示其效果的便是第二語言的學習,若從未滿3歲的幼兒期就開始學習,哪怕同時教它幾種外語,孩子都有將它們吸收消化的能力。但其實很多例子都表明一出生學習兩國以上語言并熟練掌握的人,不計其數,對于同時學習母語和第二語言而言,父母不必過于擔心。
3、觀念落后
首先,部分幼兒園和教師受慣性思維的影響,習慣對兒童進行統一授教,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容易讓那些性格活潑的孩子更容易得到關注,這對內向的孩子造成了一種自卑心理;其次,言語教育仍由教師主導,單純以填鴨式的教學,不注重創造幼兒主動說話的情境,而且傳統的語言教育活動認為采用講故事、談話、看圖說話三種方式就可以培養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二、影響幼兒言語能力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
幼兒成長階段若有腦部不全、腦受傷或先天性障礙時,言語發展必然會收到影響;但幼兒器官狀態對幼兒語音發展的影響,比對言語其他方面發展的影響,更為巨大和直接。器官狀態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整套健全發音系統,包括器官、喉頭、聲帶、口腔等,這是發音所必須的部分;二是大腦神經系統的健全,這涉及到幼兒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覺系統的完善,包括聽覺、視覺、觸覺等。
2、心理素質
內向的幼兒言語的發展相對會滯后于同齡人。所以我們以彌補先天不足,主張內向的孩子應該獲得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機會;切不可因幼兒的退縮行為就剝奪其與人交往的機會;越多的人際交往就越有利于幼兒言語,尤其是口頭言語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同氣質類型的幼兒將會經歷不同的社會活動,如內向、害羞的孩子更多的是看著他們同伴玩,很少同他們交流,從而會影響幼兒的言語獲得。
(二)學校因素
1、盲目“超前教育”,則會拔苗助長,事與愿違。 在現實中,許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嚴重,幼兒還應在玩耍的階段就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競爭等壓力,肯定會給許多孩子的心理及長遠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另外,一些幼兒園仍然存在著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單一化。
2、家長和教師之家溝通不夠。教師和家長之間只有日常簡單的溝通,沒有做到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的合理溝通,沒有對孩子應有的潛能進行開發和培養,這樣,就會讓孩子的一些潛能被埋沒,許多個性在家里和幼兒園里都受到相應的束縛,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展。
三、發展幼兒言語能力的方法
(一)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言語與認知能力關系十分密切,幫助幼兒提高社會認知能力,讓幼兒在生活中積累大量的詞匯,并積累了一定的語言運用基礎,并且通過親身體驗,具備了辨別少數物與物之間,具有一定關系的思維能力;在情感發展方面,幼兒能關心他人的情感反應,并帶來異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一些特定事物的詞匯,像玩游戲;看電視,但只能看一集15分鐘;在幼兒園你開心嗎學到了什么等等,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發展他的認知能力,累積詞匯,從而提高言語能力。
(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言語的興趣,是促使幼兒言語能力不斷提高的內在動力。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的特點、興趣愛好,提供豐富的資源;因為只有幼兒對某一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態度和愿望時,才有可能去發展從事這一活動的能力,從而才能在這 一方面獲得真正的發展;也只有當學習充滿樂趣時,學習才更有效。而要激發幼兒的興趣,要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言語教育,比如最實用游戲法,用游戲的方式來引起幼兒的關注,引發幼兒的思考,引導幼兒口頭表達;還比如幼兒到了3歲左右最愛模仿,可根據這一年齡特性,引起幼兒關注。
結論: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對言語能力的培養過程是長期的。幼兒言語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幼兒的成長受到家庭、社會環境諸多方面的影響。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的支持與配合。這樣, 才能把教育系統工程中最基礎的幼兒教育搞好。綜上所述, 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教育任重而道遠,促進幼兒言語能力發展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大膽實踐, 積極探索, 不斷完善,就一定能走出誤區。
參考文獻:
[1]陳丹.淺談幼兒園言語教育構想.基礎教育.2014年2月
[2]胡錦、王青蘭.淺談家庭教育在學前兒童語言及言語發展中的重要性.幼兒教育.2016年476D7FCA-BDC2-4AC4-AF57-9D965E178CEB